崇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索引号 : 011359676/2021-36840 文       号 :

发文机构: 崇阳县发改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       称: 崇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0日

有效性: 有效

目    录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发展环境

第三节  总体要求

第二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构建活力城镇新格局

第一节  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布局

第二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第四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第三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第一节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第二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三节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第四章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  转型发展新型工业

第二节  提质发展现代农业

第三节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

第四节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城乡融合新潜能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三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第四节  促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

第六章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加快发展新底盘

第一节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第二节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第三节  提升水利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节  强化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第七章  大力践行“两山”理念提升转型发展新品级

第一节 实施生态环境管控

第二节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促进环境质量提升

第四节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第八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实现小康民生新标准

第一节  持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第二节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第三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四节  提升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九章  坚持小康健康并行  筑牢生活质量新保障

第一节  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二节  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三节  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能力

第四节 大力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

第五节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第六节  广泛推进全民健身行动

第七节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十章  提升崇阳文化软实力  增强走在前列新底气

第一节 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县

第二节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十一章  打造数字崇阳引擎  加快信息革命新步伐

第一节 提升数字政务能力

第二节 构建数字惠民便民体系

第三节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第四节  开展数字乡村建设

第十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内外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  优化营商环境

第二节 推进对外开放

第三节 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 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奏响共建共享新乐章

第一节  构建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第二节 强化社会治理法治保障能力

第三节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四节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十四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节 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三节 凝聚全社会强大合力

第四节  完善规划和政策体系

第五节实施规划监督评估


崇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对接湖北省、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中共崇阳县委关于制定崇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编制而成的法定性文件,是未年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崇阳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的开局五年,也是崇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黄金五年。全县必须准确把握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重大部署上来,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抢抓发展机遇期,下好发展先手棋,尽锐出征,奋勇有为,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提升崇阳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和地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打造“四个一流”环境,全力建设“开放崇阳、生态崇阳、富裕崇阳、文明崇阳、幸福崇阳”,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崇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提升。2016年以来,在全省县域经济二类县考核位次持续攀升,综合目标考评、高质量发展考核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完成88.36%,提前两年达到85%小康评价标准。特别是面对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以及疫后经济发展战、民生保障攻坚战,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至202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6亿元,是2015年的1.45倍,年均增长7.8%(按现价计算);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与2015年基本持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38亿元,是2015年的1.58倍,年均增长9.5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1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外贸出口完成6.01亿元,同比增长30%,是2015年的3.3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9143元、15939元,是2015年的1.38倍和1.42倍,年均增长6.64%和7.22%。

精准脱贫如期完成。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和民生工程,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聚焦基础设施和“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硬件不足,实现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教育、医疗保障全覆盖。建成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91个,全县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全县建档立卡47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9327户70369人,全县所有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7.34%下降到零,2019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

绿色产业加速发展。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和全域旅游带动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农业基地渐成规模,建成雷竹基地6万亩、茶叶基地8.68万亩、水果基地10.42万亩、中药材基地3.55 万亩、蔬菜基地 21.9万亩,正大年产5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顺利落户,“崇阳野桂花蜜”、“金沙辣椒”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崇阳雷竹笋”和“崇阳麻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业强势崛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技改投资增幅长期稳居全市前列,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4家,比2015年增加26家,高新钒业进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纺织卫材产业基地成为全省五大重要基地之一,“众望”牌小麻花走向国际市场,“奥棉世代”“纯棉时代”医用敷料出口至欧美等国。科技创新持续推进,2020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36家,比2015年增加11家;高新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7.8%,比2015年增加0.3个百分点。全域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柃蜜小镇·白崖山景区获评4A级景区,浪口温泉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洪下村等5个村被评为全省旅游名村,全县A级景区达到3个。

基础设施不断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城乡生产生活功能显著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省干线重点工程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全县共建成等级公路总里程32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1公里,二级以上技术等级公路449公里,乡村公路2304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和公交车。基本形成“两环三横四纵五联”的干线公路网结构,形成至咸宁市域县市区40分钟交通圈、中心城区至各个乡镇30分钟交通辐射圈、“大天城”核心发展区15分钟快速联系圈,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政基础设施加速推进,天城公园、青山供水复线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天然气、“一河两岸”、电力大道西延伸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城区、景区、道路公厕和农村无害化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区成功实施“禁鞭禁麻”,旧城区改造、路网管网提升、环卫市场化改革、变电增容等事项稳步推进。

城乡一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加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五城同创”协同推进,城区实施“禁鞭禁麻”,环卫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乡镇建设成效显著,桂花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6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生态乡镇,4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一带六片”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12个,4个村荣获“首届乡村最美村镇”称号,4个村荣获湖北省旅游名村,10个村荣获“湖北绿色示范乡村”,1个村被授予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称号。

人居环境稳步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突出,绿满崇阳、“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九河九港”整治三年行动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河库长制全面落实,六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位居全市第一,“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状况得到根治。全县累计营造林43.5万亩,其中精准灭荒32.4万亩,位居全省第二。2018年被确定为全省“厕所革命”试点县,一年完成三年厕所革命目标任务。城乡生活污水厂、乡镇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桂花林场、青山水库分别被认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县域森林覆盖率61.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0%以上,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湖北省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县”等称号。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荣获“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示范县”。“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争取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9项,实施自主特色和借鉴改革项目19项,承接省市改革项目135项,企业开办时间不断压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民生保障持续提升。教育、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事业走在全省前列,教育新城、卫生新城、文体新城建设稳步推进。教育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办学条件再上台阶,义务教育改薄任务和能力提升计划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信息化取得积极成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七个“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之一。在全省率先推进“智慧校车”改革,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入校车运营“安全模式”。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创新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县、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县。居民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卫生资源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等化,“崇阳一刻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农村和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升,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5.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到2.68人,基层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医疗保障制度等医疗卫生改革全面推进,崇阳县“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在全国作典型交流。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县文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县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正能量得到有效释放和彰显。构建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创格局,全县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获评“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每年为全县所有居民购买政府救助综合责任保险。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6%,就业指数居全省二类县市第一位。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新“雪亮工程”建设,“平安崇阳模式”在全省推介学习。信访维稳、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等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亮点突出。成功申报“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创新试点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新成效,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社会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安全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崇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优异成就,为“十四五”奠定坚实基础,但崇阳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一是特色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山区农业基地小、散、多,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农产品附加值低;楠竹等优势产业尚未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经济优势,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新型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层次不高、链条不长;支柱产业规模较小,支撑带动作用不强,钒产品品种单一,市场需求空间拓展不够,难以支撑全县工业做大做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势强力弱,没有形成经济发展新支撑,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较少,服务业以传统商贸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不够。二是基础设施短板较为明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尚未形成,与咸宁市、武汉市等周边城市的骨干交通路网尚未完全打通,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尚未取得突破,国省道及农村公路等级较低,立体化旅游交通网络尚未形成;货运物流成本较高;大中型病险水闸改造、城市排涝能力建设、重点水源地保护等水利设施仍然薄弱,崇阳盆地缺乏系统性防洪骨干工程,部分水库的防洪调度功能不足,防洪除涝仍面临较大风险;农村通讯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条件与乡村振兴要求、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低保、医保、养老保险存在较大差异。城区学位供需不平衡、学前教育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乡镇公共卫生设施、应急队伍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短板。文化体育、应急保障、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城乡均等化程度偏低,民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较大差距。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固根本的任务仍然艰巨。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化,也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崇阳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总体上仍将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化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经济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在此背景下,全球产业结构正进入深层次的调整期,崇阳应该把握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

国内,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后疫情时代,中央加快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振市场和民间投资信心,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崇阳县应抢抓政策和区域机遇,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湖北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阵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面临的困难较大,但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党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提供强力支撑,伟大抗疫精神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布局优化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省域治理提升期,机遇大于挑战,全省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总体要求,全力提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城协同”的战略布局,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事项、重大改革举措,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咸宁努力建成特色产业增长极、推进幕阜山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致力于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为崇阳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崇阳县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应进一步体现责任和担当,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崇阳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机遇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5G、区块链、非接触式产业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突破期到来,信息产业、智能产业、生物生命产业、绿色产业等新经济加快迭代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去中心、去资源、去区位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崇阳县发挥生态优势,聚焦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智慧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的带动机遇。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较大,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突出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带动制造业高级化的发展导向,做大做强产业链和供应链。崇阳地处中三角中心,又有后发展地区优质的生态和较低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可结合制造业向地理纵深迁移和消费升级趋势,布局内需市场急需的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各环节,完善相关产业链,在内循环经济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国家惠民富民政策叠加机遇。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资金、人才、项目优先向农业农村倾斜,强调产业留在农村、就业留在农村、收益留在农村。中央出台了“两新一重”和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湖北将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有利于崇阳进一步扩大卫材产业优势,乘势而上成为全国重要的卫材基地,实现率先发展。

区域战略叠加实施机遇。随着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等区域战略叠加实施,将为崇阳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嘉鱼至崇阳高速公路、赤壁长江公路大桥东延至崇阳、武咸城际铁路向东南延至南昌、向西南延至岳阳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快速实施,崇阳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显,向北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将推动崇阳更高能级、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吸引和配置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崇阳必须把握外情与内情两个大势,保持发展定力,发扬崇阳水滴石穿、坚韧不拔精神和伟大的抗疫精神,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速效兼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体,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品质优县、科技兴县”战略,着力补短板、强基础、扬优势、惠民生,推进产城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做好“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三篇文章,统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坚决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破解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升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体制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环境,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实施内引外联战略,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增强经济外向度,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重点节点,建设对外开放经济强县。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抢抓机遇期,下好先手棋,应对新挑战。坚持稳增长与提质效相结合、厚植优势与补齐短板相结合、自身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红绿融合发展相结合,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有效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战略定位

以生态立县为根基、产业强县为核心、旅游活县为引导、城乡一体为载体,转变和升级经济发展模式,将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有机统一,探索“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崇阳模式,着力构建“五区一基地”,建成咸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将崇阳打造成为国家“两山”理念实践创新示范样板。

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市场手段发展农业,用高新技术引领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经济方式改革,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促进现代化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建立完善符合山区特点的农业机械化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金融、技术服务、运输、冷链等现代服务。大力发展农旅结合,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建设、特色农产品开发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游购玩一体的三产融合体系。加强现代5G技术,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打造数字农业。

湖北省山区乡村振兴引领区。坚持以城带乡,以乡托城,城乡融合,共建共享,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打造“城乡命运共同体”。发挥幕阜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做好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等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将农村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逐步实现全域振兴。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初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加大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力度,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完善全域旅游规划,立足山水及人文内涵,优化“一心多点六线”旅游格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一批具有崇阳特色的康养旅游基地、高端民宿基地、乡村旅游基地,提高崇阳旅游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要素服务配套,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大力实施“旅游+”工程,丰富旅游业态,促进旅游消费,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幕阜山区绿色新型工业示范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全要素创新理念,加快科技创新,提高钒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应用,推进纺织卫材、光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效。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工业产业链再造,培育壮大绿色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厚植工业发展新势能,示范引领幕阜山区工业绿色化发展。

后发地区改善民生先行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集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逐步构建完善覆盖城乡、公平合理、普惠标准不断提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年年有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全国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基地。立足卫生材料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建成链条完整、储备丰富的国家级应急医疗物资保障生产及仓储基地,带动中药材、大健康产业发展,提升应对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成为全国应急医疗物资生产、收储、调度管理、标准制定的重要基地。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速度、效益持续高于、快于、好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转型发展取得突破,休闲食品生产做成地理标志产品,全国麻花之乡、华中雷竹之乡、“中国钒都”、“中国药谷”等优质品牌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民生福祉全面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限定范围。教育、卫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提升学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内联外畅、出行便捷,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便民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人口承载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生态可持续性增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优化,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优质生态产品更加丰富,生态价值得到合理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创造模式,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节能降耗、“三废”治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重点企业全面实现清洁生产,工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取得较大突破。

——治理效能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落实国家县域及基层治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建引领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法治崇阳建设深入推进,人民民主更加健全,营商环境、智慧城市等方面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二〇三五年崇阳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全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全面大幅度跃升,法治建设全面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丽崇阳、富强崇阳目标基本实现。

表2  崇阳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基数

2025年目标值

年均增速

[累计]

属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48.6

220

7.5%左右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

6%以上

预期性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

8.5%以上

预期性

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8.6

54

[5.4]

预期性

创新能力

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

-

-

7.5%以上

预期性

6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

2.5

[0.5]

预期性

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1.5

15.5

[4]

预期性

8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0

-

预期性

民生福祉

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0589

与经济增长同步


预期性

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448

与经济增长同步


预期性

11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各年度视情况提出

预期性

12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8

78.5

[0.45]

预期性

13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2

11.6

[0.8]

约束性

14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100

100

-

预期性

15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68

3

[0.32]

预期性

16

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个)

-

3.8

-

预期性

生态环境

17

单位GDP能消耗降低(%)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约束性

1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约束性

19

地表水达到或者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约束性

20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0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约束性

21

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率(%)

-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22

万元GDP地耗降低率(%)

-

-

[-30]

约束性

23

森林覆盖率(%)

61.86

62.6

[0.8]

约束性

安全保障

24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20

20

-

约束性

25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

5.0

-

约束性

第二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构建活力城镇新格局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崇阳样板”。

第一节  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布局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建立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县域精准落地。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划定落实城镇、产业、生态三类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专栏2-1 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布局

1、城镇化发展地区。主要在县城、交通要道沿线、乡镇集镇及其周边区域,空间总面积10809.1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5.5%。增强产业创新和集聚能力,重点发展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聚集人口的能力,承接现代农业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人口转移,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推动产业集聚,成为全县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2、现代农业主产区。主要在低山河谷和高山、半高山的平地缓坡地区,空间总面积4223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 6%。以种养业及特色农业为主体,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巩固提升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培育集中连片特色农业主产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3、生态功能区。主要在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湿地保护区、自然水域、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空间总面积142894.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9%。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能力,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在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以及与生态相关的新兴产业。

专栏2-2 崇阳县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

1.崇阳县天城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规模5261.22公顷。

2.崇阳县石城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规模2761.42公顷。

3.崇阳县城西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9.2亿元,建设规模2761.42公顷。

4.崇阳县路口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2.1亿元,建设规模3209.8公顷。

5.崇阳县沙坪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4.9亿元,建设规模2727.55公顷。

6.崇阳县金塘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建设规模5271.12公顷。

7.崇阳县白霓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5.7亿元,建设规模2837.79公顷。

8.崇阳县铜钟乡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规模2662.03公顷。

第二节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发展。对外,着眼大武汉六环建设规划,坚持依托交通大动脉建设,走向北融合、向南拓展、与东西携手共进的道路,突出加快与武咸赤一体化发展步伐。对内,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一轴串珠,两翼驱动,五星拱月,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打造“城乡命运共同体”。

——“一主引领”。坚持把天城作为崇阳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靓丽名片,强化天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服务等中心地位,稳步巩固和提升天城镇在产业、创业、就业上的龙头地位和核心引领作用。紧扣“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坚持做美老城、做活新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提升天城品位形象。全力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紧抓绿色转型升级、高质量的发展机遇,县城坚持以绿色高效发展为导向,重塑城市功能结构,继续向西拓展,建设城西绿色高新产业片区,提升城东生态宜居片区、城南工业物流片区、城中高品质生活片区、活力老城生活片区、城北行政服务片区的内涵,使之成为崇阳高质量发展的形象名片。加大名人故居、古迹的修缮和保护力度,提升人文形象。努力将天城打造成崇阳人民造就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摇篮,和省内外乐居乐业乐游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鄂南明珠县城。

——“一轴串珠”。坚持将106国道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轴来打造,充分发挥沿线交通、资源、人口、经济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兴业态,串联路口—白霓—石城—沙坪—肖岭5个小集镇,建成全县最有活力的城镇带和“经济走廊”。

——“两翼驱动”。坚持块状组团、扇面发展,整体推动106国道南北两翼同步发展。南部依托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重点打造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北部以崇赵线和S246、S359为骨架,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桂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雷竹小镇旅游景区、洪下十里画廊景区和金沙避暑旅游风景区。

——“五星拱月”。坚持一体化发展,加快白霓、铜钟、青山、石城、桂花泉等5个乡镇的建设步伐,将其打造成天城的“卫星乡镇”和省市“明星乡镇”,推动形成城镇功能互补、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分工协作、交通便捷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崇阳内环”,提升以天城为中心的“一刻钟经济圈”影响力和美誉度。

——“全域协同”。完善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一乡一品”、“一业一品”建设。大力推进乡镇集镇建设,全面提升集镇新功能,加快实施“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以美化亮化绿化净化为抓手,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功能明确、产业支撑强劲、人文特色明显、集聚带动作用较强的特色中心集镇,成为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中心,让小城镇景美、业兴、宜居,将其打造成城乡融合的桥梁枢纽和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大力建设乡镇特色中心村,逐步配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带动周边村落一体化建设,打造农村人口集聚、服务集聚的新节点,有序推进山区分散分布搬迁集聚。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体验农业、乡村民宿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一批省级以上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村。

专栏2-3 中心城区及各乡镇城镇职能规划

名称

职能类型

发 展 引 导

中心城区(天城镇)

综合型

县域综合服务中心和产业集中发展区,以现代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

肖岭乡

农工型

以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沙坪镇

综合型

全国重点镇、西部服务中心,以水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

石城镇

农贸型

以药材、雷竹、茶叶种植为主,推进农副产品加工、钒产品深加工。

桂花泉镇

农旅型

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旅游。

白霓镇

农商旅型

全国重点镇、县域东部交通枢纽,以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为主。

铜钟乡

农工旅型

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为主,作为县域建设的弹性空间。

港口乡

农旅型

发展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

路口镇

农旅型

东部门户城镇,以楠竹、油茶、香榧种植为主,有序推动农旅融合。

金塘镇

农旅型

县域重点镇,以生态林业、旅游服务为主导的特色生态型城镇。

高枧乡

农旅型

发展现代林业、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

青山镇

农旅型

资源保护型城镇,以特色生态旅游业为主。


第三节  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坚持用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围绕“人”“城”“境”“业”四大要素,塑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

推进“公园+社区”建设。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全力推动“公园+社区”建设。围绕绿色、美丽、共享、人文、活力与品质等六个方面,有序推进公园社区建设。新区全面落实公园社区理念,老城区按照要求逐步进行更新改造。紧扣衣、食、住、行、文、教、体、医等需求,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圈公共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城乡三十分钟生活圈、城市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村,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配套体系。按照十五分钟、十分钟、五分钟生活圈的要求,对公共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满足市民多元化、特色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建设高效绿色交通体系。打通城区十字路口,疏通交通通道,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公交+慢行”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对公园城市的全方位支撑,全面提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与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深化“自行车道+步行道+特色慢行线”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打造低碳慢行体系。构建便捷舒适的自行车交通网,提升道路林荫化率与绿视率,打造公园街道。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

构建全域绿道体系和公园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建设展现崇阳文化、体现地域特色的崇阳绿道。以106国道、208、246、319、362、416省道等主要干路,联通隽水河沿线打造一级区域绿道,利用零星地块和闲置土地新增小游园、微绿地口袋公园。以区域绿道为骨架,以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为衔接,串联城乡公共开放空间,构建全域绿道体系。按照“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理念,强力推进崇阳桂花泉森林公园、青山湿地公园、青山洞地质公园、大泉洞地质公园等、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绿地等4大类、12小类公园体系建设。以城市公园为珠,以绿道、水网为线,串接县域各主要人文旅游景观节点,将城市和乡村串连为一个整体,高标准打造“一线串珠”式全域公园绿道生态体系。

第四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坚持做美老城、做活新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升级改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严格遵循城建网格状规划,打通断头路,畅通循环路,装扮便民路,实现路路通达、路路精美。完善公交线路,布局城西菜市场、建设城区停车场和充电桩,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场所 Wi-Fi 等。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推进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健全市场供应体系和政府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围绕“水滴石穿、坚韧不拔”崇阳精神,将崇阳历史演变、农耕文明、民风民俗、瑶乡文化、历史名人、红色故事、经典传说、重大事件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创新城镇治理模式。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畅通、洁净、文明、在序的城市环境。开展违法建设、广告宣传、城市交通等专项治理,构建完善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市政设施配套完善、行政执法严格高效的城镇管理新体系。持续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实施小城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市智慧管理,运用 5G、物联网技术,推动城镇精细化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市民参与积极性,建立完善市民行为规范,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提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方式向二三产业转型。

专栏2-4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

1、供水、供气、供暖设施项目。

—— 崇阳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项目。计划投资60.5亿元,改造十二个乡镇自来水厂,供水覆盖乡镇26万人口。改造集镇及农村供水管网、建设实验室、阀门井、控制中心。改扩建城区一、二水厂,新建第三水厂;扩建城区供水管网82公里;新建香山水库为城区第二水源地,配套建设供水主管网5.6公里。

——城市天然气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5亿元, 建设长输管道100.6公里,LNG储配站1座、LNG加气站1座、CNG常规站1座等。

2、城市交通项目。

——崇阳县六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文昌大道南延伸横跨隽水河至崇青口桥梁、辅路建设,包括拆迁安置。

3、城镇管网项目。

——崇阳城北污水治理项目。计划投资5.8亿元,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及相关配套设施,污水收集管网 ,提升泵站8座,包括征地拆迁安置。

——崇阳县第二水厂扩建及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扩建工程项目。 计划投资3.1亿元,新建配水井、高密度沉淀池、双阀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加药间、回收水池、浓缩池、储泥池及管网。供水规模为4万吨/日,城区管网改扩建DN200mm至DN1000mm的球墨铸铁管及PE管41.2公里。

4、市政道路及设施项目。

——城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亿元,升级改造城区道路150000平方米。

——新建路西延伸至香山大道工程。计划投资6379万元,全长1000米,红线宽30米,配套人行道、绿化、给排水、电力、桥梁工程等辅助设施。

——城西污水处理工程。计划投资5.8亿元,拟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占地40亩,污水处理规模2万吨/日 ,新建城西污水收集主管网26公里,支管网112公里。

5、城市风貌改造、集镇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崇阳县街道立面改造工程。计划投资6000万元,对崇阳县主干道(崇阳大道、仪表路、新建路等)外立面进行改造,清理墙面、外墙涂料、翻新门窗等。

——崇阳县城市公共停车场及物流中心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新建车位600个,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平整,新建管理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等。

6、城市公园及广场项目。

——香山公园.计划投资2.2亿,占地面积560亩,建设亭廊、园路、路灯、停车场、景观及绿化、拆迁等。

——崇阳县石龟湿地公园。计划投资1.9亿元,湿地日处理量10000立方米,建设30000-50000立方米调节池、提升泵房、闸门、防洪堤,种植水生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建设栈道、观景平台、凉亭、石墩等景观配套工程。

——文昌公园(老干公园)。计划投资1.2亿元,位于崇阳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北部,近期将对该区域老旧建筑按照只拆不建的原则,对该区域进行改造,建设成为城市公园。

7、住房保障项目。

——崇阳县天城镇大集、白泉片区棚改安置房(一、二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354675平方米;其中:安置房建筑面积307650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27180平方米,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8045平方米,停车位1183个。

——崇阳县老旧小区改造及小区红线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划投资57.7亿元,总建筑面积138.0116万㎡,改造老旧小区供水管道34.5公里,供电管线38.1公里、供气管道90.75公里、雨污管道59.27公里、通讯管道20.99公里、道路升级25.66万㎡、无障碍设施845个和绿化等;小区红线外相关道路升级23.82公里、雨污分流57.62公里、供水管道28.26公里和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

8、城乡环境保护智慧体系建设项目。

——气象服务接收终端。计划投资5.6亿元,为187个村设置每个300万的气象服务接收终端。

——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计划投资1.5亿元,每乡镇、工业园区、城西新区各建设一个空气自动监测站。

——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站点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规划期内每年实现40个森林防火监控预警站点建设,总计200个预警监测站点。

9、“擦亮小城镇”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对全县12个乡镇区范围内的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风貌进行综合整治、对沿街街道进行立面改造。

第三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质量强县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打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促进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

第一节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建立领军型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为梯队的科技创新企业集群,加大梯次培育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实习实训”等创新载体建设,围绕绿色高新钒、纺织卫材、食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等领域,与武汉东湖创新大走廊等区域加强科技合作,建设钒基材料、纺织卫材、中药材等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家。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60%以上规模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至期末,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1.8%,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县工业产值的比重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积极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知识产权保护项目试点示范县。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较大幅度提升。加强科技奖励激励引导作用,充分激励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执法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经营体系和交易平台。到期末,专利申请量实现翻两番,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累计20亿元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链式孵化机制。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化投入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县域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从政策、环境、融资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县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年度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性经常性增长幅度,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提升,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推进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树立诚信经营,品质优先的良好形象,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到期末,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湖北名牌产品1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加强质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县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乡镇农产品监测体系。

第二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厚植人才资源。持续开展“双招双引”,深入实施“招优引硕”人才引进计划,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为重点,每年引进200名以上急需紧缺人才。推进“名匠”“名师”“名医”“金牌导游”“行业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电商人才”社会工作者等人才培养计划,建成1至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争取建设1至2家博士后实训基地。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倍增“四项工程”,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一村一名村医”计划。培育储备500名以上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吸引培养200名特色产业基地经营人才或“特色产业专业大户”,选拔培育500名乡土技能人才。继续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回归工程”和“崇阳智库”计划,建立以崇阳籍为主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决策咨询智库,吸纳引进100名共享高端人才。至期末,全县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

优化人才环境。健全人才荣誉体系,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加大优秀人才激励力度,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大幅提高。优化“招才引智”服务,完善人才落地配套,为引进人才提供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险、住房需求等“一站式”服务。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创新人才晋升、竞争机制,打破岗位终身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职业资格与职称制度有效衔接,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区域有序流动。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互联网+”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实施“假日专家”制度。建立人才实训基地,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引导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做大“金蓝领”培训项目,做强崇阳职校定向人才培养,打造国家级索道技工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第三节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引导全民创新创业创造。倡导创业创新创造精神,树立崇尚创新创造、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完善“双创”工程项目库建设,引进和储备一批“金点子”项目。

培育创新创业创造主体。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因地制宜开展创业。支持广大农民用足用活农村改革政策,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大户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鼓励失业人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自主创业、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支持网上创业。打造创新创业公共平台,积极推进众创空间、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创新创业示范街区等建设,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应用系统,打造升级崇阳县中小企业孵化园。

提供多元化财政金融保障。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政策资金,拓宽担保基金筹集渠道。提高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创业贷款上限额度,逐步建立多元化创业创新融资担保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帮助更多的创业小微企业和创客获得金融贷款。

第四章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以结构合理化、产业融合化、服务高效化为导向,以大健康产业为引领,做强新型工业,做优现代农业,做活全域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紧密、加工深度高、集约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转型发展新型工业

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至期末,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70亿元,实现税收比“十三五”翻三番。工业投资年均增长达3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30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5家,税收过1000万元的支柱企业超过10家,税收过亿元的企业超过5家。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支撑作用的骨干支柱产业。

大力打造三个百亿特色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百亿高新钒业。以崇阳钒业集团等为龙头,引进和配套发展钒氮合金、钒铝合金等深加工产品,培育百亿绿色高新钒业集群,在国际国内钒业领域挤占上游(原料)、控制中游(深加工)、抢滩下游(钒电池等高科技产品),打造“中国钒谷”。至期末,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集群化发展百亿纺织卫材业。以生物医药、卫生用品制造两大产业体系为核心,以中健医疗、稳健崇阳等企业为龙头,打造集研发、生产等于一体的现代生物产业园区,培育壮大规模以上纺织卫材企业50家以上,打造崇阳卫材“航母”和全国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基地。至期末,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集群化发展百亿光电子信息产业。以非米丰、大明光电等企业为龙头,引进和培育优质光电照明企业100家以上,引导竹木资源与光电灯饰产品融合,将崇阳打造成华中地区光电照明产业集散地。到期末,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

提升发展三大50亿元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食品加工业集群。坚持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食品加工业规模和产品档次。以正大集团等为龙头,以精养和深加工为重点,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功能食品、绿色食品、传统特色食品及禽畜水产品食品,为建成“湖北食品工业大县”奠定坚实基础。至期末,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培育壮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昌华实业、领智新型建材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业,打造“湘鄂赣边区重要建材基地”。至期末,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培育壮大机械电子业产业集群。以兴民钢圈、科瑞嘉机械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产业集群,打造“华中地区重要机械电子产业基地”。至期末,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

加速发展两大特色新兴产业。发挥崇阳在全省彩印包装和出版物印刷市场中的份额优势,以湖北众盼科技、崇阳全鸿塑业等为龙头,延伸发展印刷包装业,至期末,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太阳能、水电、风能、生物质能、蓄能电池等特色新能源产业,至期末,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以上。

加强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建设,把工业园区建设成崇阳新型工业化引领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创业孵化区。强力打造高新钒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纺织卫材、光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等七大产业园区,力争园区规划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至期末,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完善园区配套,推进各类要素集聚整合,促进土地、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环境等优化集合配备和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集研发生产、营销物流、商务服务、设施共享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聚集区,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探索“总部经济”“数字经济”“飞地经济”等现代经济体建设,打造更富吸引力的投资载体,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大园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贸餐饮、住房保障等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绿色花园式产业园区。

专栏4-1 新型工业产业重点项目

1、中国钒都(崇阳)。计划投资140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联合湖北青山钒铁炉料有限公司、湖北成飞科技有限公司、崇阳久福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绿色高新钒深加工企业,构建崇阳钒业集团,新上氮化钒铁合金、钒包装桶、冶金保护材料、钒催化剂等生产线60条,新上4000吨高纯钒及相应钒电解液、钒电池等生产线,打造品种最全、链条最长的高新钒特色产业集群。

2、稳健医疗用品生产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505亩,新建10条防护产品生产线、10条医用组合包生产线、5条洞巾生产线、5条自动切边绷带生产线、2条曲缩卷生产线。新建一个2.5km2立体仓库、1栋办公及研发中心大楼,3栋员工宿舍楼、1套污水处理设施等。

3、崇阳新型光电信息产业园。计划投资150亿元,落户开发区,分三个板块。一期计划投资60亿元,整合非米丰实业集团等企业,构建完整的光电信息产业链条。预计年产照明产品约100余万套,总产值约80多亿元。二期计划投资60亿元,创办“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园,鄂粤产业新平台”,预计引进100-150家灯饰产业链企业。三期计划投资30亿元,以5G为基础的智慧杆、智能照明、智能家居产品,以及以全光谱、紫外线、红外线为基础的健康光电领域。

4、崇阳县食品饮料产业科技创新基地。计划投资30亿元,建立红薯产业基地,在全县范围内改造耕地5万亩,发展优质红薯生产,亩产红薯5000-6000斤,年产红薯15万吨左右,新建红薯产业技术研究院,对现有红薯饮料生产线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研发更先进红薯饮料生产设备、红薯淀粉深加工、红薯渣及红薯藤进行动物饲料研发生产。

5、大集钢构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计划投资6200万元。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12000平方米,仓库4000平方米,其他4000平方米,扩建塑胶生产线6条,购置设备400台(套),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年产塑胶瓶9亿个。

6、铂骏电子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办公楼2000平方米,宿舍楼2000平方米,厂房及车间5000平方米。新上生产线12条,购置设备36台(套)。

7、丰日电源OPGW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厂房4栋,仓库一栋,综合办公楼和住宿楼,购置光纤拉丝生产线2条,OPGW生产线2条,年产光纤复合架空地线20万米。

8、联创包装二期工程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厂房2栋,购置印刷包装生产线4条,年产包装纸箱400万个。

第二节  提质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农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不动摇,巩固崇阳县粮油主产区地位,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华中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不断扩大“雷竹之乡”“小麻花之乡”“地道药材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抓好“一稻一药两竹两茶”,不断优化崇阳农业产业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农业功能区建设,逐步形成“四带四园”的产业布局,推动农业功能区建设。

专栏4-2 农业“四带四园”布局

四带:

——以沙坪为起点,沿 G106,途经石城社区向北进入黄石路到桂花泉镇,沿 S319,途径雷竹小镇到天城镇,形成雷竹产业发展示范带。

——以肖岭为起点,沿杭瑞高速,途径沙坪、石城、青山进入S246 到铜钟乡,形成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带。

——以沙坪为起点,沿 G106 经石城、天城进入 S246 进入铜钟乡,形成中医药康养产业示范带。

——以港口为起点,沿 S221到S246经金塘镇到高枧乡,形成幕阜山生态旅游示范带。

四园:

——在天城镇全力建设集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和电商运营于一体的崇阳现代农业科技园。

——在青山、铜钟、天城和白霓建设以茶叶、苗木、中药材、蔬菜、水果为主的崇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

——崇阳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以白霓镇106国道沿线,打造3000亩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和创意农业示范。

——依托正大集团,建设崇阳循环农业示范园,并在白霓、青山、石城和天城全面布局生猪标准化、智能化示范基地。

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按照“山区发展中药材、丘陵栽培雷竹和茶叶、平畈种植水稻和蔬菜、可养区壮大生猪”的思路,稳定发展粮油产业,做大做强竹、茶、药、猪等四大特色产业,做细做精水果、蔬菜等传统产业,推进农业基地规模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粮油:加快推进肖岭、沙坪等乡镇绿色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66.5万亩以上。着力推广粮油新品种和高效试验示范,推广粮油新品种,落实水稻早中晚病鉴试验品种,大豆区试品种,确保2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和油料自给能力。

——生猪:打造集生猪饲料加工、种猪繁育、肉猪饲养、屠宰加工、冷链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建设种养加结合的循环示范园。至期末,生猪出栏量达到100万头,出栏率提高到150%,建成3-5个5000头规模以上种猪场、1个35万吨以上饲料厂,畜产品加工比例达到30%以上,以生猪为主的畜产品综合优质率提高到80%,综合商品率提高到85%,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生猪全产业链集散地。

——雷竹:在白霓、天城等乡镇新建雷竹基地2万亩,雷竹笋产量达到3万吨,新增产值2亿元以上,建设雷竹产业融合示范园,打造国家级雷竹产业基地。

——楠竹:由港口、桂花、天城等楠竹主产乡镇牵头建立楠竹产业园区或楠竹产业市场,依托村级阵地成立楠竹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楠竹林集约经营模式,形成原竹供应—半成品分解—成品加工完整产业链。

——油茶:改造低产低效油茶2万亩。新建油茶基地2万亩。全县油茶加工产值达到3亿元。

——茶叶:沿 106 国道全力打造百里茶道,实现“一心一带三区” 协同发展(一心:茶产品贸易中心,一带:106 国道沿线发展带,三区:高效特色茶区、高山云雾茶叶发展、生产加工园区)。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超过25亿元,建成鄂南名特优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中药材:新建中药材基地30万亩,其中黄精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白芨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把崇阳建成黄精、白芨种植大县。创办中药材研究院,开发一批以黄精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打造“中国药谷”。

——蔬菜。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对现有蔬菜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大力支持大棚生产、冷库建设,努力把蔬菜产业做成优势产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产值达到8亿元。

——水果。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水果,实现四季鲜果,全县水果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达到3亿元。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把农业产业化放在突出位置,以天城镇为核心,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山地农机制造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三园一体”的崇阳现代农业科技园。加快粮油加工业发展,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开展订单生产,推进生产与市场的良好对接,实现粮油增产、农民增收。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链条,扩大楠竹之乡、雷竹之乡、小麻花之乡、中药材之乡等的品牌影响力。依托“互联网+农业”等新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由富民向强县转变。

专栏4-3 特色农业产业重点项目

1、崇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计划投资100亿元,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蔬菜、养殖、绿化苗木为主、贯穿青山镇、铜钟乡、天城镇和白霓镇等乡镇达50平方公里的农业开发示范带,推广使用稻-油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白芨黄精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油菜“345”模式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等适宜崇阳生产实际的农业技术,秉承种养一体化循环、信息化精准滴灌等现代农业理念,与正大集团在饲料、有机肥等方面全面合作,打造面积超万亩的综合农业示范园区。

2、雷竹产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以桂花泉镇为核心,在沙坪、石城、青山、天城等乡镇新栽雷竹2万亩,规模达到6万亩,成立20个雷竹专业合作社,打造10个示范基地,修建沿隽水河的绿色长廊和10公里雷竹长廊。

3、茶产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以青山、铜钟、沙坪、石城等乡镇为核心,全力打造以丫吉茶谷、茗鼎茶园等为龙头的特优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4、正大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按现代生物技术标准,建设100万头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化的生猪生态养殖及屠宰基地、饲料厂和屠宰场等配套设施全产业链项目。项目涵盖生猪养殖、屠宰、精深加工、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仓储冷链、包装印务等合作内容。

5、棉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投资2亿元,在铜钟乡清水村规划面积1.1万亩,核心区0.21万亩。依托旅游公路一线串珠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四园一馆”(即有机示范茶园、高山油茶园、精品水果采摘园、雷竹观光园和茶艺体验馆),区域内林下配套种植黄精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全域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6、崇阳县中药材产业园。计划投资10亿元,以铜钟、石城、沙坪等乡镇为核心,新建中药材基地30万亩,其中黄精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白芨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开发一批以黄精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打造“中国药谷”。

第三节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统筹谋划景区开发、城镇建设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健康等融合发展,打造“全景崇阳”。突出“野樱天堂,古韵崇阳”旅游主题,主打生态牌、文化牌、康养牌,全力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核心景区,带动旅游产业全面开花。整合县域旅游资源,以幕阜山旅游公路、主要国省道、城乡快捷通道为轴线,优化“一心多点六线”旅游布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配套,以县城、重点景区、乡镇为节点,建设区域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品一条街,全面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能力。实施“旅游+”工程,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以核心景区景点为龙头,以柃蜜小镇项目、大湖山风电项目为支撑,以竹文化、茶文化、铜鼓文化等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为魂,把产业发展与农产品加工业与生态观光旅游业有机结合,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崇阳国家森林公园、崇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崇阳雨山国家石漠化公园、白崖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洪下“十里画廊”国土空间整治示范区,形成一批康养旅游基地、高端民宿基地、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旅游基地和网红基地。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全县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打造一条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红色旅游线路。加大旅游营销力度,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加快培育具有崇阳特色的特色旅游产品。大力促进旅游消费,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消费功能带,建立健全以生态休闲、度假体验、户外探密、花卉观光、农家活动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消费体系。着力将崇阳建设成为华中乡村旅游名县、湖北省旅游强县、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专栏4-4 “旅游+”融合行动

——“乡村+旅游”。以乡村休闲为核心,高起点培育农家乐、乡村休闲、民俗风情、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积极发展农业休闲、采摘体验、生态旅游,开发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等品种多样、个性突出、定位明确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着重打造创意农产品、创意景观农业、创意农业活动等,建设一批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依托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线布景设点,加强区域合作,实施“一线穿珠”模式发展旅游。

——“康养+旅游”。重点对崇阳国家森林公园、白崖山、隽水河生态康养旅游区进行打造,依托桂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旅游资源,升级改造公园内现有的景点;依托现有的民宿和有一定规模的安置区,进行民宿改造和旅游标准化建设,引入旅居养老平台,推介本地资源,吸引客流量,打造中部养生养心地。

——“文化+旅游”。依托金塘镇畈上村陈寿烈士陵园、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幕阜山片区红色旅游带,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利用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民间传说等,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生态+旅游”。依托天城镇洪下村-隽水河-青山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等丰富的山水资源,打造绿水青山百里画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自然风光中融入演艺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等,不断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促进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和产业链不断延伸。

专栏4-5 重点打造旅游板块

——城郊旅游区。主要包括隽水河两岸、大集山、茅井古村落、葛仙山野樱、洪下山水、绳武周家古民居、白霓曾家古民居、王世杰故居等旅游风景区(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大景点建设资金投入,建成我县城郊“旅游精粹”的集中地区,以城郊旅游业带动多种商务消费业。

——山水旅游区。主要包括桂花国家森林公园、雨山国家石漠化公园、青山国家湿地公园、柃蜜小镇白崖山景区、三特浪口温泉、龙泉山野樱景区、大泉洞、雷竹小镇、白霓古堰湾等。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打响风景名胜旅游品牌,优化资源,合理布局,提升品味,着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强县。

——养生度假区。主要包括国家森林公园康养区、三特浪口温泉度假区、路口金沙度假景区、纸棚乡村度假区、板坑古村落度假区等景区建设,坚持完善基础,打响品牌,优化布局,建成养生、休闲、度假、探幽、户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专栏4-6 全域旅游业重点项目

——洪下“十里画廊”国土空间整治示范区。计划投资12亿元,沿天城镇隽水河北段,崇阳港、黄沙港等支流,葛仙山、壶头峡等山体峡谷资源、水域风光、竹海等景观。沿线茅井村、洪下村、浪口村、鹿门铺等乡村资源,打造“十里画廊”景观带。

——崇阳县幕阜山旅游带。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总长约100公里的风景道(绿道),其中车行道70公里,骑行道20公里,步行道10公里。包括驿站、旅游厕所、标识牌、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和水上摩托、骑马中心、山地速降等特色场地建设。建设幕阜山乡村文化体验区,设游客驿站、主题风情体验、河道景观营造,建设野樱主题公园。

——柃蜜小镇白崖山风景区。计划投资5亿元,在白崖山建设樱花康养谷,面积20000亩。

——雨山国家石漠公园。计划投资5亿元,在路口镇雨山建设国家石漠公园775公顷,包含公园基础实施、植被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旅游景点等配套设施建设。

——龙泉山国际旅游区。计划投资10亿元,划定野樱保护区10平方公里,建设古栈道、亭台等景观设施,打造龙泉山万亩野樱花4A级旅游景区。

——大泉洞旅游风景区。计划投资2.8亿元,拓展洞内道路5000米,其中玻璃桥200米,吊桥200米,栈道4600米,并建设安全护栏6000米,配套灯光造景等;新建和升级改造酒店5000平方米,建设停车场10000平方米。

——大湖山星空露营基地。计划投资2亿元,在大湖山顶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的露营基地,硬化上山公路8公里,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

——官财山天然氧吧。计划投资2亿元,新修磨刀、水库、东流至官财山循环旅游公路17.5公里,打造10公里楠竹林、林下中药材基地、果园采摘等景观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配套建设生态农庄及观景平台和步道、露营基地等基础设施。

第四节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抓手,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地理优势,以网络信息平台、重大大项目、现低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建立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镇域物流综合服务站”三级物流节点网络,形成城乡互动、内外互联的物流格局。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1个综合物流园、5个专业性物流中心、12个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支持物流企业积极发展面向城市生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将崇阳建设成为湘鄂赣区域物流中心。至期末,年物资吞吐量达到800万吨。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业。推动电子商务同科技创新、金融、旅游、农业、贸易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崇阳独特优质地产品,以电商物流园等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不断提升产品网销竞争力,依托崇阳现代农业科技园,以奔马物流、中通速递等物流快递企业为龙头,推动特色农产品产地仓建设。加速推进乡镇村(社区)物流及快递服务点设立,打通物流进农村“最后一公里”。推进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培养电商人才队伍。鼓励发展电商、直播带货等融媒体新业态,充分发挥供销社,邮政顺丰等平台作用,力争在每个乡镇建成公共电商平台,有条件的村建成特色农产品电商发货点,初步建成覆盖农村的电商网络。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升级。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吃、穿、用、住、行等消费优化升级。改造提升健康养老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加快释放文化、教育、托育、家政、培训等服务消费的潜力,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实施“互联网+服务业”新型消费行动计划,推行数字消费、网络消费等新型数字经济消费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加强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化“四心、五区、四轴”布局,支持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专业市场建设,优化商业布局,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个,新增专业性市场个。推进步行街、特色夜市、地方小吃等各类特色街区改造提升,新建15个社区便民销售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培育平台经济、云生活、夜间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大金融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进驻崇阳建立分支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性银行等在崇阳设点布局,实现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机构的全覆盖。鼓励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发挥产业基金等各类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各类担保公司的增信作用、保险行业的风险分担作用,撬动银行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探索建立地方金融数据全覆盖的信息化系统,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专栏4-7  商贸流通业“四心、五区、四轴”布局

1、四心:综合服务中心、物流商贸中心、产业服务中心、行政教育医疗中心。

2、五区:中心综合片区、东部都市农业片区、城南经济开发区、城西生态新城片区、南部都市农业片区(含铜钟乡)。

3、四轴:两横轴——沿着106国道形成的产业发展主轴、沿着电力大道形成的生活发展主轴。两纵轴——沿着主要道路形成南北联系生活和产业片区的轴线。产业发展主轴:是中心城区最重要的发展轴,引导城市东西向发展。生活发展主轴:主要沿电力大道布置,东接都市农业片区,西接生态新城片区,中间串联起旧城区行政教育和综合服务两大中心,带动东西互通生活型纽带。

专栏4-8  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1.现代化物流项目。

——崇阳县现代物流园汽车物流中心。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仓诸、装卸运输、交易区、信息系统与商务平台等。

——智能化物流园。计划投资10亿元,构建“一个网格信息平台、五个专业性物流中心”的智能化物流园。

——崇阳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年物流运输能力3465万吨公里,建仓诸、生产加工区、装卸运输、交易区、检测检验区、信息系统与商务平台等。

——崇阳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2.生活性服务业项目。

——老城区商业综合体改造项目。拟建设地点老十字街片区,主要定位品牌服装经营、商业综合体、小商品市场、新型服务和医药经营等。

——餐饮服务一条街。拟建设地点皇家一号——四季花城——住建大厦,主要经营餐饮服务、特色小吃等。

——特色商业街改造项目。拟建设地点仪表路、新建路、沿河大道、桃溪大道,主要定位商贸流通、特色街区、商品销售和商贸服务等。

——城乡成品油加油站新建项目。拟建设地点城区及各乡镇,主要经营成品油零售。

——城西汽车城项目。拟建设地点天城镇香山村;主要经营汽车销售、售后服务。

——城西农批市场。拟建设地点城区西外环(外国语学校后面),主要经营农机农资批发、零售,农贸批发等。

——城北大市场。拟建设地点天城镇龙背村,主要经营日用百货、五金家电、建材装饰、机械电子等。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拟建设地点天城镇菖蒲村;主要定位废旧物品回收、废旧汽车拆解等。

——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建设项目。拟建设地点天城城区20个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居民小区,主要定位居民小区商品服务及生活用品配送网点建设、生活服务网点布局。

第五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城乡融合新潜能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宜居,打造引领全省山区乡村振兴的“崇阳样板”。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与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大力推广节地节水、化肥减量化和循环农业技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专栏5-1  农业科技支撑行动

高标准农田行动。重点在天城、桂花泉、青山、石城、沙坪、白霓和肖岭 7个乡镇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6 乡镇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全县高标准农田达到 20.33 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24.25万亩,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1)围绕天城、石城、沙坪、青山、白霓、桂花泉的 6个雷竹产业种植基地和桂花林海、天城、沙坪、路口、港口 5 个楠竹产业示范点以及路口、天城、高枧 3 个油茶示范基地开展山地省力运输轨道建设。(2)围绕青山、铜钟、白霓、石城、沙坪、肖岭 6个茶叶产业基地开展茶园自动化喷雾防虫设施建设和山地灌溉蓄水池及自动灌溉管道设施建设。(3)围绕铜钟、沙坪、石城、天城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和路口香榧产业基地,以及铜钟黄精产业园推进山地水肥一体化和山地小型机械化示范。(4)在天城、白霓和青山,围绕崇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和崇阳 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全力推进设施蔬菜、精养鱼池、城市居 室花卉工程,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和自动化;(5)在白霓和天城开展大田智能化灌溉设施建设工程,覆盖面积不低于 5万亩。以县林业部门为主要实施实施单位,在全县竹海、森林、经济林范围内推进智能飞防。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积极推广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离田、有机肥施用、环保烘干等绿色高效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

推广使用农业科技。(1)依托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崇阳现代农业科技园、崇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崇阳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崇阳循环农业示范园开展科技行动计划,建设区域农产品良种繁育基地,争创国家级区域良种基地 4个。(2)重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创新建立以县农业农村局为主体的崇阳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基地农业 、科技特派员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3)依托崇阳“竹、茶、药、生猪”等特色产业,以崇阳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借助专家的力量,建设国家级专家工作站、乡镇农业技术特派员流动站、基地园区企业院士工作室的三级农业科研体系。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依托“竹、茶、药、猪、果蔬”特色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础,构建“崇阳五特”农业公共品牌。全面推进绿色农产品认证和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加大“崇阳麻花”“崇阳豆腐”“崇阳雷竹”“崇阳香榧”“崇阳黄精”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及中药材的品牌策划和推介。至期末,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以上。强化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一条龙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到期后再延长二十年的政策,确保农村土地经营权长期稳定。在依法自愿有偿的条件下,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模式。探索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收益。加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力度,培养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和农业科技特派员。有序推进特色家庭农场不断壮大,扶优壮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构建项目资金、财政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制,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创新体制机制,盘活土地、山林等集体资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乡村规划管控和建设管理,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突出地域特色,保存乡土风味,加保护古树名木群落,建设一批具有鄂南特色的美丽乡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提升,逐步完善乡村管护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农村“三清一改”、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专项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为目标,持续推进村庄美化绿化。着力打造沿杭瑞高速、武深高速、咸通高速、106 国道和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生态质量优良、生产方式清洁、生活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群。至期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个以上。

积极发展乡村庭院经济。推动乡村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三小园”建设。充分利用村庄周围的闲置空地、荒地、废弃宅基地及 100 米以内的农用地,按照“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菜则菜”的原则进行综合利用,打造“菜园、果园、花园与庭院相随,蔬菜、果树、花草为庭院增绿,墙绘、围栏、篱笆为庭院添彩”的新乡村。促进““三小园”与乡村游与农家乐融合,逐步将庭院经济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大力弘扬乡风文明。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德治体系。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扶贫专项行动,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强化乡村公共文化和服务,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完善农村书屋、农村社区大舞台、健身广场、健身器材、农耕文化展览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大力破除陈规陋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从简”新风尚。挖掘和保护好传统名居、自然村落等农村生产生活遗产,深入挖掘地域优秀文化,发挥好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专栏5-2 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1、农村产业振兴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家庭农场开展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大力开发驰名商标、著名品牌、名牌产品、二品一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建设100个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2、崇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投资37.4亿元,建设覆盖11个乡镇集镇、187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水设施,沟塘整治、垃圾中转站建设、建立长效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3、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投资40亿元,完善全县各乡镇、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道路、房前屋后栽种绿化带,设置美丽农家小庭院和村民休闲小游园,安装路灯等,让农村美起来、亮起来。

第三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保障农户共享增值收益。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委托流转、土地托管、代耕代种、风险保障金等做法,规范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管理。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

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落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政策。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村经济合作社以出租、联营、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企业联合发展机制,探索“村企联合、村村联合、跨镇联合”的发展模式。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激活乡村资源要素。至期末,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到10万元以上。

第四节  促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将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村帮扶机制,保持现有“一摘四不摘”扶贫政策总体稳定,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健全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重点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增强其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发挥民政救济的兜底作用,推动帮扶特惠性政策转向普惠性政策,让低收入人口更好地参与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乡村旅游等农村服务业,实现持续增收。

第六章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加快发展新底盘

按照“城乡一体、适度超前、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县内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方便快捷、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抢抓“新基建”和“老基建”融合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基站建设、补网建设,不断补齐通信基础短板。实现县域中心城区、各乡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重点企业、重点旅游景点、重点公共文体场馆等重点区域5G全覆盖。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大容量光纤通信传输系统,推进千兆光纤入户、万兆光纤进楼。建设大数据重点项目,提升崇阳云服务、数据存储能力,达到省内同类县市一流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智慧化改造,探索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控索培育5G重点应用企业。

专栏6-1  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智慧城市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以县域大数据中心、高速网络宽带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大数据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提供优质便捷的城市和政务服务。

2、5G基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5G宏站、楼面站和网络微基站,实现县域5G全覆盖。

3、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布点建设14个充电站,1000个便民充电点以及1个新能源电动汽车4S销售点。

第二节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为主体,加快水陆铁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实现“高速联网络、省道达乡镇、景区二级路、畅通外循环、完善内循环,水陆空联运”,强力打造15分钟经济圈、30分钟经济圈,将崇阳建设成为幕阜山区综合运输枢纽。

畅通对外对内开放通道。补齐崇阳公路、铁路、机场设施短板,推进武汉--咸宁--南昌高铁、咸宁--平江高铁、咸宁--岳阳城际铁路、赤壁长江大桥东延--崇阳高速公路、崇阳--修水高速公路、崇阳--嘉鱼高速公路、崇阳机场等项目建设,实现崇阳县南向对接通城、修水,北向对接赤壁、嘉鱼,东向对接通山,西向对接岳阳的快捷通道,构造“一纵一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畅通县域内部通道。构建形成“六环六纵六横九连”的骨架路网结构,实现县域内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 25%以上,国道一级公路比例达到100%,省道二级公路比例达到100%,县乡主干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畅通城乡微循环。科学配置城乡公交线路、公共停车场、货运停车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站点、候车亭等设施,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果。加大农村公路拓宽力度,将3.5米拓宽至6米,保障农村车辆畅通。

打造精品旅游公路。构建“一环多支”的旅游干线网络,修建赤壁-崇阳-通城-临湘的环药菇山旅游公路,重点打造幕阜山、药菇山和青山水库的旅游专线,整合六大主题旅游专线,实现对接县域旅游资源的旅游公路全覆盖,所有旅游干线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

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一批立足幕阜山区、辐射全国的物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配套一批贮藏保鲜、分级包装设施,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支持邮政、快递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农村,建成发达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专栏6-2 立体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铁路交通项目。

——武汉—咸宁—南昌高铁。计划投资100亿元,崇阳段路线全长20公里。

——咸宁—平江高铁。计划投资76.5亿元,路线全长45公里。

——咸宁—岳阳城际铁路。计划投资100亿元,全长65公里,线上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公里,预留每小时300公里,包括桥梁、隧道。

2、公路交通项目。

——武深高速公路崇阳连接线工程。计划投资5.1亿元路线,全长17.821公里,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路面、桥涵等;

——赤壁长江大桥东延至崇阳高速公路(崇阳段)。计划投资30亿元,崇阳境路线长3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路基、路面、桥涵等;

——106国道崇阳县桃树窝至浮溪桥段改建工程。计划投资19.5亿元,路线全长23公里,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路面、桥涵等;

——崇阳国家森林公园公路建设工程。计划投资4.1亿元,该项目分三段:天杨段、黄石段和熊南段,路线全长47.8公里,二级公路建设标准;

——崇阳县石城至神口公路建设工程。计划投资2.5亿元,路线起于杭瑞高速石城互通,止于石城镇神口村连接武深高速公路崇阳连接线,全长8.5公里,一级公路建设标准;

——崇阳县雨山至梓木公路建设工程。计划投资3.3亿元,路线起于路口镇雨山村,止于青山镇梓木村,全长77.6公里,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计划投资3亿元,拟建设全长300公里公路提档升级,三、四级公路标准;

——崇阳县青山至棺材山公路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2亿元,路线起于青山镇,止于棺材山,路线全长20公里,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3、航道及码头项目。

——洪下至四级电站航道整治。计划投资1亿元,航道整治达V级航道标准,全长36公里;

——白泉至铁柱港航道整治。计划投资1亿元,航道整治达V级航道标准,全长31公里。

4、桥梁项目。

——崇阳县白泉陆水大桥。计划投资8500万元,县城北,连接白泉大道及106 国道,公路—Ⅰ级,桥长300米,桥宽28米;

——崇阳县谢家坳陆水大桥。计划投资8500万元,连接天城镇及青山镇,连通106 国道及416 省道,公路—Ⅰ级,桥长300米,桥宽28米。

——崇阳县小港陆水大桥。计划投资8500万元,崇阳县电力大道东延线,公路—Ⅰ级,桥长300米,桥宽28米。

——崇阳县石蔡大桥。计划投资1亿元,公路—Ⅰ级,连接石城镇及青山镇蔡墩,桥长400米,桥宽28米。

5、机场项目。

——崇阳县鸡鸣峰民用机场。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一座民用4D机场。

6、其他交通项目。

——崇阳县城西客运中心。计划投资5000万元,项目位于人民大道与香山大道交会处,一级客运站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内容有办公楼、站前广场、发车位、落客区等;

——崇阳县公交总站建设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纯电动公交充电站7万平方米,修理厂2万平方米,办公楼8000平方米,车辆美容中心15000平方米。

第三节  提升水利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水资源供给体系建设。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水资源供给体系。加快实施木三李水库、青峰岩水库、抗旱水源工程、大中小型水库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提高全县水资源保障能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强工业用水管理和农业节水力度,推进城市尾水资源化利用。建立饮用水源安全预警系统,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加强农村水系治理,保证水系联通联灌。新建改造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工程,推进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稳步提升,集中供水率达到93.7%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均降低2 %。

提升农田水利灌溉保障能力。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改造农村水利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加快实施九河九港,农村塘堰治理、雨洪集蓄、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加快中型灌区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业灌溉保障能力,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以上,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60%以上。

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加快陆水防洪治理和全县水土流失防治,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推进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陆水崇阳盆地涝区治理、大中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开展青山河、铁柱港等中小河道治理。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城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干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崇阳盆地固边防洪工程的谋划和规划,分年度实施防洪总干渠与县域小河流联通工程,新建崇阳盆地防洪安全工程。构建完善山洪与干旱预警防治体系,提高城乡洪涝灾害防控和抗旱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打造崇阳水利“一张网”。

专栏6-3 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木三李水库工程。计划投资5.21亿元,新建库容为1亿立方米的木三李水库及其配套附属设施。

2、青山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计划投资9000万元,对青山灌区渠道进行疏挖衬砌、渠道垮塌治理、拆除重建泄洪闸、渡槽更换止水、拆除重建人行桥,并新建监控设施设备。

3、崇阳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计划投资7017万元,对5个镇4个乡10个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浸漆铁丝隔离网21336.6米,生态隔离带641.63米,农田污染防治6980亩,氧化塘30个,分户式污水处理设施200平方米,垃圾收集处理2000处,保护区标志牌80个。

4、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金沙风景区水厂,新建石城水厂,改扩建台山水厂、铜钟水厂,以及各乡镇自来水改造。

5、200k㎡以下重点中小河道防洪治理工程。计划投资31.73亿元,对台山港、堰市河、大东港、崇阳港等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全长835.0km,其中堤防加固480.0km,岸坡护砌355.0km,河道疏浚785.0km。

6、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计划投资1.87亿元,对陆水干流重点河段23.1km河道堤防加固,其中青山镇铺前村3.6km、蔡墩村3.8km、石铺村3.8km、天城镇史家渡村4.7km、白霓镇金星村6.2km。

7、高堤河综合治理工程(系统治理)。计划投资2.11亿元,对全长38.5km的高堤河综合治理,其中堤防加固26.2km、岸坡衬砌12.3km,河道疏浚27.2km。

8、路口镇桥边村魏家垅水库工程。计划投资1.02亿元,建设魏家垅水库及附属设施。

9、崇阳县城区防洪排涝工程。计划投资20.6亿元,在天城镇新建排水管网180.97公里,其中污水管网82.3公里,雨水管网98.67公里;修筑防洪堤长21.3公里,建排洪闸12座,排水泵站8座;改造中和溢流井;整治排水沟渠35.07公里;改造城区现有大型硬质铺装广场,合理布局水体,建设下沉式绿地广场。

10、崇阳县水土保持工程。计划投资14.5亿元,在全县12个乡镇167.24平方公里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建设。

11、崇阳县陆水河浪口、夹泽畈湿地公园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在白霓镇浪口、夹泽畈鸟类栖息地修复、水污染防治和改善水质、强化科普宣教,实施建设性保护、旅游产业开发。

第四节  强化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坚持节约能源优先,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完善现代能源基础设施。推进天然气长输管线、LNG储备站、中压管网及配套工程建设,实现乡镇燃气管网全覆盖,争创国家新型能源示范县。探索采用分散式风电、抽水蓄能、余热回收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系统,稳定能源供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构建清洁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保障体系。

专栏6-4 现代能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电力设施:建设拟投资2.3亿元的铜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拟投资4500万元的110千伏崇阳变电站改造工程、拟投资6300万元的香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

2、风能发电:(1)中水电崇阳白岩山风电场,计划投资7.48亿元,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2)国电龙源崇阳雨山风电场,计划投资5.49亿元,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3)中广核崇阳雪峰山风电场,计划投资3亿元,总装机容量4万千瓦;(4)国电龙源崇阳塔坳山风电场,计划投资8.2亿元,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5)运达桂花泉风电场,计划投资3.75亿元,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6)运达小岭、泉口、东岳、水坑分散式风电场,计划总投资5.08亿元,总装机容量6.2万千瓦。

3、光伏发电:(1)中节能崇阳沙坪98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拟建装机容量98MW光伏发电站一座,配套建设50MW/20MWH蓄能电站一座;(2)华电天城菖蒲30MW光伏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拟建装机容量30MW光伏发电站一座。(3)国电投青山30WM光伏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拟建装机容量30MW光伏发电站一座。(4)华能石城方山100MW光伏发电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拟建装机容量100MW光伏发电站一座。

4、水能发电:(1)土桥抽水蓄能电站,计划投资90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80万千瓦;(2)白岩山抽水蓄能电站,计划投资60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20万千瓦。

5.生物质发电。咸宁市(崇阳)静脉产业园一期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计划投资5.1亿元,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装机规模2万千瓦。

6、天然气:(1)南三县(崇阳段)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计划投资0.95亿元,新建长输管道78公里;(2)中心城区天然气利用工程项目,计划投资4.5亿元,新建中压管网101.6公里,新建LNG气化储备站一座,配套建设2座100立方LNG储罐、供电系统、供排水系统等辅助设施。(3)气化乡镇项目,计划投资3.3亿元,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天然气全覆盖。

第七章  大力践行“两山”理念提升转型发展新品级

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紧紧围绕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中部国家公园”“全省低碳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实施生态环境管控

建立完善“三线一单”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加强“三线一单”在城镇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等活动中的约束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至期末,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良,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

严格实行分类管控。加快完成勘界定标,推进“三线一单”硬约束落地,将全县划分为优先保护区域、重点管控区域、一般管控区域等三个单元,分类制定准入清单。优先保护单元重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活动,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禁止大规模、高强度的无序开发。重点管控单元有针对性地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重点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生态环境风险高等问题,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管控单元重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耕地保护多部门联管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红线以内。围绕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加大对非法侵占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提升全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执法,推进依法管理,违法必究。落实生态管理主体责任,实施离任生态责任审计制度。

第二节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突出循环产业链建设,建立贯穿工业、农业、物流业的“三位一体”循环产业体系。依托中节能静脉产业园等重大生态环境项目,推动全县可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城区废旧物资分类回收体系、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品链、产业链之间的相互延伸和耦合。推广应用“猪—沼—果”等循环型农业技术,促进农村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坚持能源消耗增量、能源消耗强度双控制,全面推进低碳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节能政府等各领域节能低碳行动。支持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一批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区域环境托管服务等新模式。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新建绿色建筑比例。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利用“互联网+”,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农村绿色能源使用率。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强制和优先采购制度,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政策,推行全社会节能生产。积极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增强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与清洁消费。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绿色志愿者活动,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社会消费体制。引导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节约用水用电,合理控制夏季空调和冬季取暖室内温度。普及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大力倡导生活方式。

第三节  促进环境质量提升

强化水生态治理。坚持节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治理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保障江河湖库生态健康。进一步加强河湖管控,健全河库长制,完善划界确权成果,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推进水污染物排放清单式管理,强化陆水流域崇阳段综合治理,严禁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和排放不达标污水。扩建和新建一批两污分流和两污水处理设施,每年度实施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工程建设,提高年污水处理能力。大力保护隽水河,清洁河道,护绿河岸,构筑两岸车道,建成沿岸风景线。

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加强夏季臭氧防控,推广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减少污染天气。实施工业污染企业“全防全控”治理,加大清洁生产工艺推广应用,推动城市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燃料替代或改电改气工程。规范餐饮油烟排放。加大施工企业、城市重点路段监管,控制施工粉尘、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细微颗粒物产生。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立农用地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完成污染场地调查,开展典型地块修复试点,推进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生态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有效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减少农业投入品对土壤的污染,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大幅度下降。加强养殖污染整治,合理布局规模化畜禽养殖,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率。

开展“绿满崇阳”行动。强化林长制,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加强国有林场防火灭火能力建设,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恢复与保护,全面控制水土流失。开展国土生态整治、矿山复绿和绿色矿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护好绿色生态崇阳。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逐步消灭荒山、荒滩、荒地,将村湾、道旁、渠边作为人工造林的重点,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

第四节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自然资源产权登记和生态补偿制度。对县内重点河流、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者,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保护机制,加快形成“污染者受罚、利用者付费、保护者收益”的生态运行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 探索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逐步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控制影响生态功能的投资开发活动。加强农村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等自然资源监测,完善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点、滑坡、泥石流监控点的监管设施,形成比较完善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体系。完善环境风险预测预警体系,探索环境健康信息公开机制,逐步建立应对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管控体系。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实行有区别、有侧重的绩效评价考核,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村(社区)。

专栏7-1  生态环境重点项目

1、矿山整治项目。

——崇阳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计划投资1.75亿元,在全县12个乡镇,关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2、流域治理项目。

——陆水河、高堤河、青山河、堰市河、虎爪河、大市河等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在流域范围内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流域内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工程,垃圾打捞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

3、无害化处理及利用项目。

——崇阳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分类、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续建)。计划投资2亿元,全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收转运一体化的运营和设施设备采购;分类设施设备的采购和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年处理能力为10万吨。

——畜禽粪污处理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漏粪地板26000平方米、排水沟14000米、发酵床57612平方米、储存室61216平方米,购置设备2套。

4、生态林业项目。

——崇阳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总面积40万亩,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7万亩,补植补造2万亩,中幼林抚育10万亩,退化林修复21万亩。

5、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

——青山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0亿元,主要开展湿地公园移民搬迁、污染治理、水系及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完善、科研监测设施建设、宣传教育设施配置等,保护与修复面积2248公顷。

6、资源循环利用项目。

——咸宁市(崇阳)静脉产业园一期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计划投资5.1亿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800吨/日,协同处理污泥20吨/日,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30吨/日,医废应急处理30吨/日。

第八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实现小康民生新标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第一节  持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严格执行和完善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健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保持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不减少。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脱贫工厂和扶贫车间,支持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加强与省内外劳务对接合作,搭建劳务协作平台,做好劳务跟踪服务,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第二节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转移人口等新增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促进城镇无业、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等弱势人员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到4.2万人。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开展“订单式”职业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深入开展女性、低收入家庭子女、农民工、失业人员等免费接受职业培训,推动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大力培养以掌握新知识、具备新技能的年轻新一代新型农民。做实“关爱女童、关心女性”的职业培训活动,把女性职业培训作为就业培训的重点,力争让适龄女性都能有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兴业本领。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集体合同管理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组织网络。

第三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以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崇阳县第二中学,增加学位3600个,消除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8%以上。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普及,加快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6年。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订单培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民办高中良性发展。

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积极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推进中高职衔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缩小城乡、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建设,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确保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6%以上。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激励考核机制,培养一批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提升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持证率,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积极适应新高考改革,加强教研和备考管理,实现高中教育成果有新突破,强化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启动崇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升中高职学校办学水平。

专栏8-1 教育现代化重点项目

1、学前教育重点项目。

——崇阳县农村学前教育提升工程。计划投资1.8亿元,包括83所幼儿园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改扩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信息化建设及设施设备购置。

——崇阳县民办幼儿园。计划投资4亿元,新建和林、博苑、文昌等民办幼儿园,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地及附属设施建设等,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信息化建设及设施设备购置。

——崇阳县6个幼儿园建设。计划投资6亿元,涉及6所幼儿园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每个幼儿园投资1亿元。

2、义务教育重点项目

——崇阳县文昌实验学校。计划投资10亿元,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地及附属设施建设等,总建筑面积160000平方米;信息化建设及设施设备购置。

——崇阳县集团化办学。计划投资2亿元,依靠城区学校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师资等资源优势,继续深化推进“城郊融合”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行一所城区学校联合X所城郊、乡村学校一体办学,进一步优化城郊卫星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办学水平等。

——崇阳县3所中学提升改扩建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崇阳县大集中学提升工程,总投资4亿元;崇阳县城东中学,总投资4亿元;崇阳县城南中学,总投资4亿元。

——崇阳县4个小学提升改扩建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对崇阳县第七小学、第八小学、第九小学、第十小学开展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及附属设施建设等,每个小学投资3亿元。

3、高中教育重点项目

——崇阳县第一中学提升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包括校舍改造、新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走廊等。

——崇阳县第一中学分校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地及附属设施建设等,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增加高中学位2200个。

——崇阳县第二中学新建工程。计划投资4亿元,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地及附属设施等,总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信息化建设及设施设备购置。

——崇阳县城东学校高中部建设工程。计划投资6亿元,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地及附属设施建设等,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4、职业教育重点项目。

——崇阳县中职学校提升工程。计划投资3亿元,开放性公共技能综合实训大楼建设;建培训中心培训场馆10个(如电子商务、叉车、月嫂等培训基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地。计划投资2.5亿元,建农艺、电子、汽车、模具等专业实训实习基地。

5、教育配套设施重点项目。

——崇阳县教师安居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新建教师周转宿舍500套、健身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

——崇阳县特色教育实践基地。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文化馆、消防安全教育馆、防震减灾教育馆、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学生宿舍楼、食堂、室内体育馆、舞台、行政办公楼、中心馆、教学实践楼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崇阳县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场馆项目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基地面积5000亩。

——崇阳县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美育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崇阳县校园足球等特色学校。计划投资2.5亿元,3所高中、15所初中及73所小学新建足球场91个;珠心算培训基地、智慧校园项目建设。

——崇阳县教师成长培养工程。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教师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计划每年培训教师8000人次,共培训教师40000人次。

——崇阳县教育考试中心。计划投资3亿元,标准化教育考试中心场馆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崇阳县中小学校能力提升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覆盖172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改扩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视力防控、法制基地建设及设施设备购置等。

6、平安校园项目。

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和校安工程,实现全县所有校园安防立体化、数字化。

7、健康校园项目。

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全县4所高中、15所初中、157所小学、79所幼儿园共255所各级各类学校(园)卫生室。

第四节  提升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深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建立社保基金可持续运行长效机制。完善工伤保险体系。健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持续优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险信息更加透明公开。全县参保对象应保尽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0%以上。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全面推进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适度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完善农村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人社会保障托底机制,确保弱势群体生活保障能力逐年提升。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法律援助等制度,进一步加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继续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落实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抚恤优待等政策,加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力度。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照人均不少于 0.1 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把崇阳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领先的康养之地。

第五节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做好人口长期发展战略,有序调整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幼儿托育等家庭发展服务体系。建立健康老年化理念,引导全社会关注老年健康,以政府为主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助老人及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基础生活保障。加强对婴幼儿家庭服务指导,努力降低婴幼儿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平台应用。

提升青少年关爱服务水平。全面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湖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要求,做好相关监测指标的统计,统筹推进青年思想道德和文化、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创新创业、青年社会融入与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青年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工作。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导和青少年事务社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落实儿童福利政策,依法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建立健康老年化理念。引导全社会关注老年健康,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宣传老年健康服务政策和科学知识,加强适老环境建设和改造,关注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立老年医学科,乡镇卫生院护理床位占比达30%,社区医院要具备老年服务功能。

提高特殊群体发展能力。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重点,不断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助残活动,依法按比例推进残疾人就业和集中就业,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培训。

专栏8-2 社会福利重点项目

——崇阳县天城镇农村福利院。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设床位240张,床均面积33平方米。

——崇阳县白霓镇农村福利院。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设床位240张,床均面积33平方米。

——崇阳县流浪乞讨救助中心。计划投资1200万元,新建1栋4层流浪乞讨救助中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购置电梯1台,配套建设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消防系统、绿化等辅助设施。

——农村公益性墓地。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11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崇阳县特困供养护理中心。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特困供养护理中心。

——福泽生态陵园。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面积500亩生态陵园。

——崇阳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第九章  坚持小康健康并行  筑牢生活质量新保障

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建立健全崇阳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积极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打造健康中国“崇阳样板”。

第一节  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健全优质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落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预警检验救治体系,建立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深度协作机制,提升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大疫情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与电子政务、公安、民政、医保、人社等部门的信息对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核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岗位总量的85%,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70%,高级岗位比例提高至15%,建立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能力交叉培训制度。

加强基层防控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发热、肠道门诊,配备必备诊疗设备。提高传染病快速检验检测能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立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建立对外开放的生物检测平台,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协同转运等功能。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超前规划布局崇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重点加强感染、急诊、重症、检验科等专科建设,完善停车、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改造升级检验科,设置独立的感染病区,按照编制床位的2-5%扩展重症监护病区床位。承担疫情救治任务的定点医院设置“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并按照“平疫结合”医院建筑技术标准进行改建,所有县级医院或新建县级综合医院可参照执行,具备在疫情时迅速开放传染病病床不低于50张的能力。加强县传染病医院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重症监护病床达到编制床位的5-10%。

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建立独立运行的急救指挥中心,偏远地区村卫生室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全县救护车配备达到1辆/3万人,偏远农村达到1辆/1万人,负压救护车占比不低于20%。

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全民营养计划和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慢性病、职业病和精神病综合防治,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有效应对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做好重点疾病早期干预,推动医疗机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和血糖,重点癌症早诊早治率达到60%以上。

健全疫情防控长效机制。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压紧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和家庭责任。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协调机制,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第二节  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整合,加强医防融合发展,加强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融合发展,加强全科和专科协同发展。以“智慧服务”为抓手,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加强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临床建设,加强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建设,创新慢病管理模式,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居民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在基层解决。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快推进二级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形成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付费方式。将基本药物制度与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有机结合,建立基本药物使用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药事服务能力,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形成监管合力。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加强县外就诊率高的薄弱专科能力建设,做强现有优势专科并积极申报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提升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重大传染性疾病初步筛查能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康复、口腔、老年病、妇产科等特色专科建设,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的扶持力度,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2个特色专科。重点补乡镇卫生院人才短板,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多举措稳定乡镇卫生人才队伍。提高村医待遇,落实村医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节  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能力

改革生育服务管理方式,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继续做好对计生特殊家庭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工作。做好优生优育健康服务,妇幼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落实两孩政策配套措施,大型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设置标准化的母婴设施,女职工较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女职工需要建立不少于6平方米的孕妇休息室、哺乳室,设施配置参照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推荐标准。发展0-3岁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社会资本办婴幼儿托育机构,建立以家庭照护为主,社区、单位福利式、托幼一体等多种形式照护为辅的托育照护服务体系,加强婴幼儿照护健康服务指导,每个乡镇建立至少1家示范性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每千人口不少于4个0-3岁婴幼儿托位。加强对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人才培养,强化乡村两级基层卫生机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建立健康老年化理念,引导全社会关注老年健康,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宣传老年健康服务政策和科学知识,加强适老环境建设和改造,关注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县级二级综合医院建立老年医学科,社区医院要具备老年服务功能。建立以居家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建立康复医院、护理院,加快实施医养融合。加快养老服务政策衔接,形成协同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合力。

第四节  大力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

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和中医名院名科建设,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建立中西医协同应急救治机制,实现中医药及时全面参与、中西医结合协同应对疫病。加大中医中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作用。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按照传染病医院(病区)建设标准进行功能布局调整,加强急诊、重症和感染疾病等相关科室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为群众提供集健康咨询、干预调理、随访管理为一体的中医治未病服务。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加强中医药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继承研究,鼓励知名中医药专家带徒授业,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

第五节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优化个体诊所审批条件。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促进医养结合,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产业。推进健康服务与养老、旅游、健身、食品等产业融合,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健康服务,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催生健康服务新业态。

推动发展健康休闲业。创新健康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打造健康休闲综合服务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健康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崇阳特色的健康休闲示范区、产业带。

第六节  广泛推进全民健身行动

鼓励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公园、闲置厂房、社区空置场所等,拓展公共体育设施场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水平,促进学校体育设施与公共体育设施的双向开放。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传承普及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

第七节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消除城乡环境卫生死角。对城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建筑(拆迁)工地和老旧居民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治理,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力消除“垃圾河”“黑臭河”,努力创建文明、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立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动员新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治理向全社会健康管理转变。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个环节。把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之中,广泛宣传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理念及传染病防疫知识,使文明健康理念根植人民群众内心深处,构建起卫生健康全民防线。倡导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用餐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风尚,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乡镇力争达到30%。

专栏9-1 健康崇阳重点项目

1、疾病防控项目。

——崇阳县传染病防治医院。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传染病防治医院病区、污水处理站、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31606.47平方米。

——崇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搬迁工程。计划投资7243万元,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建设业务楼、检验检测楼、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地下人防配套及附属设施,购置检验检测设备、医疗办公设备等。

2、公共卫生医疗建设项目。

——崇阳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新建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保健楼、行政后勤楼,配套相关设施设备,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崇阳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计划投资1200万元,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崇阳县沙坪镇卫生院业务综合楼。计划投资1800万元,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崇阳县金塘镇卫生院门诊楼。计划投资400万元,改扩建门诊楼2480平方米,配套相关设施设备。

3、全民健身项目。

——崇阳县公共体育场。计划投资1.2亿元,新建400米环形跑道,1个标准足球场,观众固定看台10000座及配套设施。

——崇阳县全民健身中心。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标准网球、篮球场、排球、门球、羽毛球场等。

——崇阳县游泳馆。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建长50米,宽21米标准游泳池,25米游泳短池,综合池等相关配套设施,购置设备。

第十章  提升崇阳文化软实力  增强走在前列新底气

第一节 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县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基层群众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文化生活的权益,促进城乡基本文化服务均衡化。积极寻求市场化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设施惠民作用,统筹公共文化数字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推动农家书屋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城市社区书吧,着力打造书香崇阳。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建强用好县融媒体中心。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巩固提升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争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

塑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弘扬“文化+”多元化深度融合理念,重点打造“崇阳樱花节、崇阳提琴戏剧节、白崖山越野挑战赛、崇阳田野马拉松”等“两节两赛事”文化活动品牌。加快文化活动与市场的紧密对接,借助节庆活动,制造旅游热点,吸引各地媒体、游客、公众,将节庆活动发展成为文化经济的支撑点。开办群众参与性的民俗活动,将旅游资源、当地特产与节庆活动有机融合,形成一条完整有序运作的旅游节庆营销链。

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深入挖掘崇阳地域文化资源,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建立重点文化精品项目库,建立扶持文艺精品政策和奖励机制,引导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开展创作。有计划地出版崇阳文化丛书。支持精品文化产品融入市场,提升崇阳文化影响力。挖掘崇阳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五个一”建设,即建好一个红色纪念馆、建好完善一家烈士陵园、完成一批革命旧址抢救性修缮项目、成立一个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创建一批“红绿”融合发展示范村,推进崇阳“红绿”融合发展。

完善地方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加快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镇、村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加快传承示范学校、传承基地、村史馆建设,高质量完成遗产名录、传统村落名录体系建设。加强对崇阳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古民居保护力度。加强对“铜鼓文化”和“崇阳提琴戏”等非遗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利用,打造中华铜鼓第一村。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对全县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设施设备,优化展陈水平,提高宣传教育功能,打造一批富有崇阳红色文化特色的烈士纪念设施。

第二节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快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广告传媒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文化产业与制造、建筑、信息、旅游、体育、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依托天城镇茅井村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和白霓镇浪口村优质的温泉资源等,围绕健身赛事、康复医疗、中医养生、老年文化等产业,打造康养文化产业基地。创新文化产业业态,重点培育文化旅游商品加工、影视演艺、现代文化娱乐、文化养生等新型文化产业。推动非遗项目和非遗技艺市场化、商品化,培育壮大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加工企业,促进文化资源与市场、产业紧密对接。

加快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制定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企业。加快推进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催生一批具有特色文化符号的书吧、歌吧、酒吧、茶吧等文化娱乐休闲企业。积极培育特色饮食、体育健身、中医保健等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落实和完善产业政策。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资源资本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步伐。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资文化产业,支持创新型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第三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夯实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挖掘先进人物事迹,营造崇德向善氛围。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统筹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十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专栏10-1 文化软实力重点项目

1、公共文化设施项目。

——崇阳县文化馆。计划投资156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群众活动用房、业务用房、管理用房、辅助用房。

——崇阳县文体中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20000万元,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2、文化产业项目。

——鼓舞天下文创园。计划投资150000万元,建设铜鼓出土地纪念亭、3000平方米铜鼓文化陈列馆、铜鼓文化广场、“鼓舞天下”大舞台、铜鼓匠艺工坊、铜鼓文创产品展销中心、鼓成语长廊、匠艺培训基地等。

——瑶族文化旅游。依托雨山、龙头山瑶族文化遗址,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打造瑶族文化旅游,不断提升我县瑶族文化的知名度。

——提琴戏演艺集团。依托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文昌提琴戏剧团为龙头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效应,整合文昌、中洲等全县提琴戏演艺资源,打造崇阳县提琴戏演艺集团,举办“提琴戏剧节”,传承和发展崇阳提琴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文艺生活。

3、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

——崇阳县博物馆。计划投资2721万元,建筑面积4545平方米,崇阳通史馆、名人馆、革命历史馆,文物库房、修复室、科教室等;

——崇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对鹿门铺村平皇山(林科所)原纪念广场扩建1000平方米,将全县零散烈士墓进行搬迁,对烈士纪念碑修缮。

——湘鄂赣省委旧址等革命教育基地。计划投资5600万元,对老胡洞村内“陈寿昌革命旧址”、“红军作战遗址”、“红军医院”、“红军桥”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寿昌广场”及其他配套设施,将陈寿昌革命旧址打造成集红色旅游、红色革命教育于一体的红色基地。

第十一章  打造数字崇阳引擎  加快信息革命新步伐

第一节 提升数字政务能力

推进政府工作数字化。推动政府工作数字化全业务覆盖、全流程协同、全周期监管。升级改造公务员办公门户,建设集约化、智能化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加快移动办公建设,实现掌上办、随时办。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系统,规范电子公文管理。建设各领域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业务一体化的综合应用系统,实现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

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建立营商环境综合数据库与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府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政务督查”,开展远程督查、移动督查、智能督查。完善城市网格化治理体系,对接“12345”服务热线,完善响应机制。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数据中心,实现就业、社保、劳动保障等业务一体化办理,对接省级平台实现异地办理。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促进网上办、指尖办、马上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增强数字决策支持能力。整合升级雪亮工程视频资源,打造城市大脑,建设城市综合指挥大厅。建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数据警务、智慧公安”建设。加强 “智慧消防”建设,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整合智慧住建,强化城市管网、建筑市场、建筑施工、农民工权益维护等智能管理,提高安全市场管控能力。加强社会治安、气象、地质、防洪排涝、安全生产等领域智能防控,建设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

第二节 构建数字惠民便民体系

智慧医疗。开展智慧医疗建设,加快区域一体化指挥健康医疗步伐。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应用。应用“5G+混合现实”等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技术。深化大数据在医保政策、待遇保障、药品采购、基金管理等方面应用,实现医保“一证通办、一网通办”。

智慧教育。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推动大数据在产教融合领域深度应用。完善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构建“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教育新生态。

智慧养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为支撑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健康管理、助餐、助医、助急、助洁等全方位的智慧养老服务。以智慧平台为依托,打造养老服务生态链。

智慧交通。加快推进智慧公路、智慧航道建设,对公路重点路段、桥梁、站场、营运车辆,对水路重点港口、码头、航道、营运船舶,实现信息全覆盖,动态化掌控。全面推广智慧出行,实现电子客票、无感支付与安检等智慧服务全覆盖。加快“数字公交”建设,建设智能交通引导系统和智慧停车系统。

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推进“互联网+”“智能+”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构建“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导游、智慧交通、智慧体验”六位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实现3A级以上景区、旅游集散中心、重点镇村、星级饭店等5G网络全覆盖,强化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游客分流、安全监控、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旅游服务功能,让游客体验全方位、零距离智慧化服务。

专栏11-1 数字崇阳重点项目

1、智慧医疗。崇阳县“县乡村三级”远程医疗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升级,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平台,配置公共卫生、智慧医疗、网络安全等相关设施设备。

2、智慧教育。计划投资8.15亿元,建设以县教育局为基础的管理基础平台:包括教育管理数据中心、支撑保障体系等硬件设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教学平台系统、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门户等软件平台。63所学校的多媒体校园、多媒体教室建设、数字校园物联网、数字校园平台建设。

3、智慧交通。计划投资2亿元,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建设包含交通设施感知体系、智能交通云平台和若干个应用平台,形成互联互通和贯穿交通政务、交通管控、交通指挥、交通服务、交通决策为一体的智慧交通综合体系。

4、智慧养老。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健康管理、助餐、助医、助急、助洁等全方位的智慧养老服务。

5、智慧旅游。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推进“互联网+”“智能+”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构建“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导游、智慧交通、智慧体验”六位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

第三节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持续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坚决打击网上涉黄涉非行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网络空间。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管理制度机制。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业务指导及培训,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网络安全监管和信息化管理队伍,确保县域内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信息安全。

第四节  开展数字乡村建设

抢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政策机遇,全力开展对上争取工作,力争纳入全国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围绕“开展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完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探索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谋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崇阳,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第十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打造内外开放新高地

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推动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开放,打造鄂南开放发展新高地。

第一节  优化营商环境

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十必须十不准”,咸宁市优化营商环境30条、崇阳优化营商环境47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证照分离”等改革,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持续实施企业开办“210”标准,进一步减环节、简材料、压时限。严格落实各级减税降费政策,尽最大可能为企业发展缩减成本。强化金融政策支持,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强化服务企业意识,深化驻企特派员、企业秘书制度,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构建帮助企业纾困解困的长效机制。推进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乡镇便民中心建设,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管理,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验收流程。加强行政服务监管,继续高质量办好12345市公共服务热线,把政务服务评价话语权交给群众、企业和社会。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全面履行对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二节 推进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全面融入国内市场大循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借力高速、机场等对外大通道,积极融入国内市场大循环。深度融入幕阜山绿色发展带,推进崇阳与通山、通城、赤壁等县市联动,共建高山特色农业集散中心。突出高端民宿主题,推进与周边地区旅游线路、智慧平台、旅游市场共建共享。深度融入“中三角”,与修水、临湘等区域联合,打通省际联系通道,积极开展跨省合作交流,成为湖北江西两地协作的重要节点。深度融入武咸同城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融入武汉、南昌、长沙“两小时经济圈”,推进产业对接、要素对接。深度融入国内大市场,有序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鄱阳湖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稳步推进外贸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循环。加快建设“一站式”对外贸易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外贸经营主体,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引进培育一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复制推广湖北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大探索,先行先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崇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多领域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出口潜力的优势产品,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增强外贸出口实力。坚持发展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快要素市场深度拓展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全面开放体系。

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并重,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深化拓展投资空间。坚持用产业链提升统领招商引资工作,围绕纺织卫材、钒深加工、光电照明等重点产业的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科学编制产业链招商目录,把实施产业链招商作为推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内培外引,打造市场主体聚焦高地。瞄准世界知名公司、行业领军企业敲门招商,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到崇阳投资兴业。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

第三节 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经济领域改革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推进城投公司改革,促进其更好地和市场接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和规范化运营管理,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共服务领域,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筛选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公益性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积极运用多种方式,将存量公共服务项目逐步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缓解财政短期投资不足的困难。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持市场和政府“两手”协同,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推动要素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效率最优化。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完善政府调节监督,规范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现金生产力集聚。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推行财政支出规范化。进一步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制定,在具备条件的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深化财政分配制度改革,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统筹整合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增强财政统筹能力。完善综合债务营理机制,推进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债务项目建设资金来源、规模和绩效审查机制,严防新增债务无序发生。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乡财县管,校财局管机制,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的财政管理体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全面提高金融业服务能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传导落实,抓好金融“早春行”活动签约项目跟踪对接,加快开发政银企融资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创新开发招商引资贷、重点项目技改贷等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设立知识产权融资质押基金,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上市公司辅导计划,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四板挂牌托管等直接融资业务。深化“金融进农村”工作,稳步实施农村产权抵押,加快构建更加安全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激发农村巨大市场活力。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涉金融案件执结工作,支持化解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率。至期末,全县存款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以上,贷款规模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第十三章 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奏响共建共享新乐章

把握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总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一节  构建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完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权责统一、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明确界定县、乡镇、村(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职权范围。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活力。优化城市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完善服务功能,形成管理规范有序的工作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深化城乡社会管理网格化,发挥社区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自治共治合力,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社区(网格)、村“第一书记”,推进“一格一辅”“一村一辅”。加大抓乡(镇)促村力度,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机制,建立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长效机制。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和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行业场所管理,突出对虚拟社会和“两新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巩固提升城乡网格化管理成果。

增强社会治理合力。充分发挥村(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加强社会治理工作队伍建设,培育社工服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支持和保障志愿服务事业融入各项经济社会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放公共服务市场,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多元主体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第二节 强化社会治理法治保障能力

完善依法行政治理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重大决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议事规则,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前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管理综合执法权下沉。

着力保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支持和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严格落实检察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推行“阳光司法”工程,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推行“以德润人心,以德行天下”的风尚,探索“情、理、法”融合模式,增强“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事务,化解矛盾”的能力。推进法律援助服务进社区、进村落,引导公民形成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行“一村一区一辅警”队伍建设,多元化治理乡村社会环境。推行“所所、联通、联办”工作机制,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积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依法治县、治镇、治村”;依法妥善处理人民矛盾,加快建设具有崇阳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第三节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严把食品服务准入关。严厉查处食品违法案件,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体制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体系,着力解决监管空白、边界不清等问题,用更严的处罚、更严的问责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防范、预警、应急救援体系。坚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巡防勤务工作机制,规范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等重点行业的实名制登记管理,推进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全社会动态控制能力。提升政法干警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健全完善涉企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

专栏13-1 应急能力建设重点项目

1、湖北崇阳卫材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仓储中心、物流中心,购置全自动智能化器械生产线、卫材生产线、全自动超声波点带机等设备,配套建设水、电、路、排水、绿化、消防等基础设施。

2、湖北崇阳应急物资(含医用)生产储备基地。计划投资27亿元,新建生产基地、仓储中心、物流中心。

3、粮食应急储备保障项目。计划投资10.7亿元,购置粮食储备用地53.3亩,建设稳定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43万亩,新建准低温成品粮储备库,仓容5万吨,改造全县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原粮中转库,更新设备,配置应急加工设施,新建粮食应急物流产业园、粮食应急管理信息化工程、粮食应急配送供应网点。

4、智慧应急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完善县应急指挥平台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平台功能,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和设备、风险源信息等基础数据库。

5、崇阳县客运应急中心建设。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集客运和道路运输安全为一体的应急中心。

第四节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预警机制,提高预案实用性,推进应急演练常态化。全面排查化解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实体经济等各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坚决防止“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严防经济领域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依法分类处置僵尸企业、问题楼盘,严厉打击洗钱、非法融资、套路贷、非法校园贷、逃税、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加强重点群体管控,注重源头治理,抓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信息共用共享机制。依托国家各项重大信息化工程,依法推进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鼓励社会征信机构加强对已公开信用信息的整合,建立面向不同对象的征信服务产品体系,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建立各行业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强化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第十四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治理效能,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奠定基础。

第一节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各级党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弘扬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持续推进日常监督、同级监督、巡察监督,不断提升监督质效。强化制度意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作用。

第二节 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全面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积极推进容错免责,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维尊正名。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让广大干部在“十四五”新征程上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

第三节 凝聚全社会强大合力

全面压实各方责任,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具体化、项目化,明确任务书、施工图,确保落到实处。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加强对本纲要的组织实施,细化落实工作措施;用好用足一揽子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谋划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改革事项。县监委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确保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作用。引领形成众志成城、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四节  完善规划和政策体系

加强统筹管理和衔接协调,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地方规划、年度计划等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制一批县级专项规划特别是重点专项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各乡镇规划要突出地域特色,做好与本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任务的衔接,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逐年落实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投资、产业、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方面政策,加强各项政策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强化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年度预算安排优先考虑本规划实施的年度需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发挥公共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

第五节实施规划监督评估

本规划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要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依法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实施中期和末期,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并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时,由县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规划实施要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顺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目标任务、稳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