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阳县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索引号 : 011359676/2024-21722 文       号 : 无
发文机构: 崇阳县发改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       称: 关于崇阳县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03日
有效性: 有效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报告我县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4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帮助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的目标定位,谋定而动、谋定快动,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提质,三次产业持续发力
经济总体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县GDP完成91.95亿元,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46亿元,同比增长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8.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2.08亿元,同比增长8.8%;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9.18亿元,同比增长19.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2元,同比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7元,同比增长6.6%。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7.68亿元,同比增长0.3%。粮油生产稳产保供,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85万亩,同比增长1.39万亩,同比增长3.1%;预计夏粮产量0.78万吨,同比增长2.6%;油菜籽产量2.67万吨,同比增长1.5%;生猪出栏50.4万头,同比增长7%。特色农业扩规延链,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11000亩,建设道地中药材GAP试点基地2000亩,茶叶种植面积新增500亩;全县3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14.57亿元,同比增长14.6%;新增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7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
工业经济维稳回升。上半年,全县1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9.22亿元,同比增长6.8%;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5%;工业用电量2.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规上工业税收1.09亿元,其中工业增值税5651万元。在建工业项目21个,完成投资19.39亿元,其中工业技改项目13个,完成投资7.81亿元,同比增长9.9%。华能咸宁石城方山10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壹帆环保建材生产线、湖北智多煋智能装备生产线等17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服务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48.31亿元,同比增长5.2%,占GDP比重达到52.5%。重点服务业企业引领发展,全县4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8.0%。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全县旅游接待人数574.38万人次,同比增长25.71%,旅游收入38.67亿元,同比增长26.43%。物流业不断发展,全县交通物流快递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93万元,同比增长12.1%。电子商务持续繁荣,电商产业园已登记意向入驻企业13家,已孵化入驻企业4家。房地产市场明显好转,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4.85万㎡,商品房销售额6.88亿元。
(二)项目建设稳中有优,招商效果持续显著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284.45亿元,上半年,已审批(备案)项目93个,审批率91.2%;已开工建设86个,开工率84.3%;全县固定投资完成74.18亿元,同比增长7%。华能咸宁石城方山10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崇阳县现代渔业科技园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木三李水库、环城中小学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崇阳县进口杜鹃花卉产业园项目、咸宁“南三县”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等重点项目获批。
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29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5%,共引进合同资金110.93亿元。其中:农业项目3个,引进合同资金1.51亿;工业项目19个,引进合同资金76.27亿;三产项目7个,引进合同资金33.15亿;亿元以上项目16个,引进合同资金80.84亿;10亿元重大项目3个,合同投资金额55亿元。重点引进了总投资22亿元的崇阳东联信息化赋能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崇阳华财信产绿色再生能源循环利用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中广核300MW复合光伏电站项目和总投资2.8亿元的崇阳县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三)财政金融稳中向好,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6亿元,同比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亿元,同比减少1.7亿元,同比下降6.6%。上半年共向上争取资金24.96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5.53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2.08亿元,较年初增长29.75亿元,同比增长8.8%;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9.18亿元,较年初增长29亿元,同比增长19.1%。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8474家,同比增长5.6%,其中企业9857户,个体户47121户;新发展户数4616户,同比增长11.8%,其中新增企业1333户,个体工商户3261户。全县新增“四上”企业91家,其中工业7家、商贸71家、服务业11家、房地产1家,建筑业1家,为全县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消费市场持续扩容,第三届年货节线下总销售额突破600万元;“迎龙年,过大节”“荆楚美食节”“第三届樱花节”等促销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四)城乡融合稳中有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城乡融合步伐稳定。上半年,全县共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7个,计划总投资35.49亿元,完成投资24.29亿元;实施老旧小区片区改造项目19个,建筑面积195.88万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加快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全县已建成充电桩609个;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南三县”天然气长输管道等项目顺利推进。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在106国道沿线、武深高速连接线沿线等区域建设垃圾分类亭53个,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路网连通延伸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等农村公路124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到8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铜钟乡、桂花泉镇整体建成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石城镇、白霓镇高标准建成美丽乡村“特色示范镇”。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上半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9%,较上年同期(86.2%)上升6.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4μg/m3,较上年同期(39μg/m3)下降12.8%;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开展重点建设用地调查,完成3宗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状况调查评估。开展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和营造林等工作,共实施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5000亩,荒山绿化5871亩,第一轮退耕还林退化林修复4460亩,义务植树以及四旁植树50万株。
(五)民生福祉稳中提升,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民生福祉稳步增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上半年全县民生性支出19.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9.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2元,同比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7元,同比增长6.6%。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调整为736元/人/月、654元/人/月,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分别调整为1472元/人/月、1134元/人/月;上半年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4万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5688.81万元。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稳就业促就业全力推进,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136人,开展就业培训2306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县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4万人,基金征缴2.35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23.34万人,实际缴费人数1.55万人,基金征缴62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8万人,基金征缴43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2万人,基金征缴547万元。文教卫全面发展,新增规上文化产业企业11家,完成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非遗馆和图书馆改造及布展,实现“五馆”全面开放,其中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和图书馆“四馆”线上线下共服务人数达74万人次;教联体办学成效显著,全县共组建25个教联体,义务教育段学校已全覆盖,建成10个示范性教联体,其中省级试点1个、市级2个、县级7个;县域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已完成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内涵建设和21家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天城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升级为二级综合医院,为全市首家。县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已备案运营养老机构2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2家,民办养老机构10家。市场监管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药械化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信访维稳秩序持续向好,社会总体和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较好,各项指标进展顺利,但是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下半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仍然很大。一是县域经济发展质效不优。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上半年全县GDP总量91.95亿元,仅占全市9.5%;三次产业结构比18.21∶29.25∶52.54,一产占比偏大,高于全市7.8个百分点。二是规上工业增长压力较大,部分支柱产业形势低迷。昌华实业仍未走出低谷,上半年产值1.12亿元,同比下降36.7%;钒产业行情持续下跌,五氧化二钒价格已经跌破8万/吨,为2018年后的历史新低。三是重大项目接续不足,随着用地、用林等政策收紧,建设用地指标紧张,造成项目落地建设进展缓慢,进而影响实物量投资。四是消费领域增长乏力,群众消费意愿降低,销售持续低迷。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居全市第一,但增速分别比2022和2023年同期低1.0和5.8个百分点。五是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居民收入预期还在恢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推动各项经济指标加速提升,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夯实经济基础,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培育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40.89万亩耕地红线,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壮大“竹茶药猪”等特色产业,全年发展以黄精为主的中药材2万亩,新(改)建油茶3.9万亩、茶园4000亩、雷竹2000亩,生猪出栏达到95万头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推进正大生猪全产业链、现代渔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年内力争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助推工业经济提质扩能。强化集群发展,抓强产业赋能,着力培育一批智能改造试点示范、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绿色工厂等优选企业;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推动医药卫材、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全力推动篆光光刻机、文创园、农创园、高分子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康恩萃生物科技保健食品、优耐奇电子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全年完成10以上家企业进规目标。
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利用好中国天然氧吧、白霓古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金字招牌”,持续擦亮“魅力山水·有味崇阳”旅游品牌;加快开发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特色康养产品,丰富服务业供给;探索新型消费模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以消费增长促经济增长;全力做好规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工作,加大对企业服务、指导和扶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以上。
(二)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做大项目谋划“蓄水池”。把握“两新”“两重”政策窗口,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前谋划2025年全县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规模不低于2024年;提前谋划2025年中央、省预算内和专项债券项目,紧盯政策做实项目前期,争取更多的份额;做实“三库”建设,形成全县投资项目从谋划储备、要素论证到决策实施有序流转的统一规范化流程,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取得实效。
按下项目建设“快捷键”。聚焦当前重点抓推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围绕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和102个县级领导包保项目,加大对项目调度,对未开工项目加强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方面的保障,确保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入库,力争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目标。
跑出项目招商“加速度”。创新招商引资招商方式,深挖产业链条,拓展招商思路,坚持围绕大健康、新型材料、光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上下游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深圳众联赢、武汉离岸科创园、双创园和其他招商平台,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优势,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65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
(三)推动城乡融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现城市品质新魅力。持续推动城市精细管理,开展好城区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并抓好后续长效管理;加大城乡雨污管网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大园林绿化管养力度,加快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和小微绿地升级改造;常态化开展市政公共设施巡查检修,确保市政公共设施正常运行。
奏响乡村振兴新旋律。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深化共同缔造,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千万工程;推动服务和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三级服务体系;全力做好帮扶协作和监测工作,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防返贫工作基础。
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锚定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全力推进东堡港小流域治理试点,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样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昌华实业窑尾烟气(二期)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开展全鸿塑业、文昌印务等5家印刷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深度治理;深入实施陆水流域(崇阳段)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工作;督促2宗重点建设用地开展土壤调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四)优环境抓创新,推动市场活力有效迸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宣传崇阳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新成果,更大力度将各项政策落地生效,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统一“一件事一次办”办理标准和模式,到2024年底将“一事联办”主题事项扩展到65个以上,“跨省通办”事项累计扩大到500项,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事项达到1000项以上。持续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并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主要反担保方式,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坚持推进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我县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力争全年建设市级创新平台6个,建设省级公共技术服务1个,申报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项,申报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副总”制度,力争全年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80名、“科技副总”5名。
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继续强化计量监管和消费维权,营造更好市场准入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打好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翻身仗。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营造更好市场准入环境,大力发展网店微商、电商直播等新类型经营主体。持续办好“荆楚购”促消费系列活动,鼓励零售、餐饮等商贸企业在重要节假日举办线上线下大型促销让利活动,拓宽销售流通渠道,激发市场活力。
(五)突出民生主线,推动社会事业均衡进步
着力保障基本民生。推进高质量就业促进行动,持续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开展技能培训、零工市场岗位推送等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紧盯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引导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保。加大民生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推进失能养老护理中心项目、福利院改扩建等项目,积极响应民生诉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短板和弱项。
聚力财政金融促发展。持续挖潜增收,培育壮大综合实力,紧盯重点项目、行业,挖掘重点项目、行业税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增加可用财力。用足用活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强化金融支持,提升企业融资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增强金融监管能力,深入实施“四新”工程,进一步提升监管工作法治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纵深推进教联体建设,积极探索“双师课堂”服务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做实“五馆”开放;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确保2024年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县中医院创建成三级中医医院。持续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各项工作,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盯目标,全力冲刺,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全县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崇阳县发改局
202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