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崇阳县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2-04-13 字体:【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深入推进教育强县战略,按照国家和省、市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教育发展成绩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各类教育协调竞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激发,办学面貌显著改观,全县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较好落实了“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目标。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创新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县、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县。

(一)教育投入保障提升。经费投入保障提升,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每年提标到800元,公办幼儿园每年提标到500元;教师待遇保障提升,将全县教师的职业年金、改革性津贴、目标责任奖、综合治理奖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校园安保投入提升,县委、县政府每年增配校园安保专项经费600万元。

(二)办学条件再上台阶。2016—2020年,我县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亿余元,完成了全县义务教育改薄任务和能力提升计划,完成了学前三期、高中普及攻坚及特教二期三个工程规划,完成了学校“厕所革命”和校园封闭管理任务,学校校舍条件整体改善;投入2616万元,完成学校老旧“班班通”设备更新,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建设,大集附小科学实验室建设,教师备课办公电脑采购配置,6个云计算机教室建设,音体美器材及图书购置,三通两平台加强建设、应用等,教育装备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我县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或超过20条底线要求,被确定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县,实验小学被评为“湖北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三)师资素质显著优化。师资数量大幅增加。近5年来,我县先后招聘175名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教师、498名县编教师、130名公办幼儿教师、47名高中和中职教师,人才引进77名高学历教师,且争取到教师招补政策近年持续实施。师资质量全面提升。创新实施了首期“青年教师成长工程”,精心选拔培养了21名青年后备干部,实施了“蓝青工程”,大力推进了7个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组织省级以上外出学习培训共982人次,省幼教师德送教报告会600人次;开展送教下乡县级培训共1306人次等,有力促进了师资素质整体提升。师资配置更趋合理。通过组织250名优秀乡村教师逆向竞聘到城区学校任教、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常态开展城乡、区域、校际教师交流,推进教育集团师资自主调配等举措,推进师资配置更趋科学、合理。师德师风整体转变。开展了第三届、第四届“三名”、骨干教师、最美乡村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和教师年度表彰工作,开展了“守初心、强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师德师风实践活动,推进了师德师风“大宣讲、大承诺、大测评、大整治”,树立了争做名优教师的积极导向,有力促进了全县教师师德师风整体转变提升,涌现出“全省十佳师德标兵”“楚天园丁奖”“咸宁名师”“咸宁市骨干教师”“咸宁市巾帼建功标兵”等一大批师德楷模。2018年,我县教师队伍建设案例获得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奖。

(四)素质教育精彩纷呈。“十三五”期间,我县积极推进珠心算、足球、篮球、机器人等特色特长教育,取得很好成效。崇阳代表队多次在国际国内珠心算比赛中获奖,先后荣获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悦读朗读总决赛二等奖,全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亚军(突破咸宁历史),2017—2020年连续四届荣获全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初中组冠军等,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珠心算实验区,2019年全省诗词楹联教育教学交流会在桃溪中学召开;积极推进“五育并举”,探索“游、学、劳”三结合育人模式,2020年10月,湖北省第八届校外教育年会暨劳动教育推进会在我县隆重召开。

(五)教育改革成果喜人。推进联校网教改革,解决了教学点开课不齐不优问题,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三、四、五期教育厅局长专题培训班” 及全省教育信息化现场推进会上作推介交流,被教育部推荐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被教育部专家组实地验收为湖北省3个教育信息化改革成效显著县市;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取得了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振兴乡村、城郊薄弱学校、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显著成效,被评为2019年全省十大创新事项之一。典型经验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等地交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落实了全县教师编制、岗位、聘用、交流、调配、职称、工资、培训、考核等由教育自主统一管理,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七个“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之一,2019、2020年两次在全省“县管校聘”改革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改革,健全建立了督学督政机制,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教育督导创新县”;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职校成为了全省9所、全市唯一一家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推进校车管理改革,保障了校车运营公司化、队伍专业化、设备智能化、监管常态化,有效消除了校车安全隐患,改革经验被省教育厅作为成功案例在全省推广,2019年12月全市校车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大会上,县委书记杭莺同志就我县教育工作作典型经验发言。

(六)教育治理精细推进。推进教育精细管理,坚持健全完善了多个人事、财务、后勤、安全等管理制度文件,大力推进了学校 “一校一章程”建设试点,严格规范了学校收费、经费开支、资金管理、物资采购等财务工作,全面清理整顿了吃空饷、泡病假、下海离岗、临代教师、占编不在岗等人事管理问题,严格督查落实了学校后勤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严格实行安全工作“双责三级”责任制,推进了中小学、幼儿园按统一模式落实校园安全工作,投入2400多万元,完成了学校安防三个100%建设,实现了中小学封闭式管理,“一键式报警器”装置和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与县公安局联网全覆盖,专职保安、“八大件”齐全配备,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2019年全市学校安全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推进重大矛盾有效治理,采取改扩建、内部挖潜、集团化办学分流等办法扩增学校学位资源,加快师资调增配置,有效地化解了学校大班额问题。大力推进了小区幼儿园配建工作。由县政府主导,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县教育局等多部门协作,已建成6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并移交教育局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七)教育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学生100%精准资助,五年来,我们严格落实了学前段、义务段、高中段、大学段的各项资助政策,全力保障了贫困学生资助率100%。辍学失学学生全部清零。通过实行局领导包学校、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的“四包”工作责任制,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责”工作机制,确保失学学生全部清零;薄弱学校能力提升100%覆盖改造,投入资金6683万元,全面启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了乡村“两类学校”建设,推进薄弱学校100%覆盖,全方位改造升级;投入资金2540万元,全面实施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计划,新改扩建了5所乡村幼儿园,县域内贫困地区幼儿园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提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0%落实。投入资金3500万元,将义务段营养餐标准由每生每天2元标准提高到4元,有效解决贫困学生就餐及营养改善等问题。

二、当前教育发展形势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37所,其中高中4所(含1所中职学校),初中15所(含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13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83所(其中公办38所、民办45所);共有在校学生91114人,其中高中学生12255人,初中学生18142人,小学学生41757人,幼儿园学生18960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共11069人;在编教职工共3540人。

(二)主要问题

1.城区学校学位需进一步增加。2016年以来,我县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区建设加快,城区流入人口增加,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城区各学段学位严重不足。

2.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不优,亟待改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保教质量和办园行为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新高考改革需进一步深入推进。新高考改革在宏观统筹、课程开设、条件保障、师资配备等方面还存在应对不足等短板,亟待推进改变。

4.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特别是城区学校师资不足问题严峻,尤其是音、体、美、物理等专业教师严重短缺;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学校教师学科性缺编,年龄层次不合理问题逐渐显现;义务教育教师高层次学历比例低,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稀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以及办学内涵品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保障教育公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紧扣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队伍提能、学校建设三化、教育教学提质、教育治理提升、教育改革创新等要素,高质量发展县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县、名县。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创新力和影响力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1.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协调发展,县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可以全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平等接受良好的教育。

2.教育的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职业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适应城市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要;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规模与城市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优质教育资源显著扩大。

3.教育引领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对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4.教育保障更加健全规范有力。教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教育队伍专业化、教育信息化优势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大范围推广应用。

(三)重点工作

1.加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进一步加强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策教育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强化健全县委教育党工委对教育党建的领导机制,大力推进树立学校党组织领导地位,发挥领导作用的机制建设;进一步突出教育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实推进教育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健全优秀党员、骨干教师相融合的“双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入职教师的国情国史教育力度;进一步研究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系统覆盖,推进教育各党组织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全面增强。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构建新时代“三全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引导学生修养高尚道德情操,自觉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突出学校主体地位, 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建设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阵地,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学校,建设一批综合实践基地,丰富立德、增智、强体、知美、育劳的教育形式、方法,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铺垫良好基础。

3.推进各类教育竞进发展

(1)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全力实施好崇阳县学前教育第四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全覆盖。加强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提升学前教育教师资格持证率,全面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80%以上,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继续深化联校网教、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等改革措施,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打造智慧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持续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紧张和消除大班额,持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等,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8%以上。

(3)扩容提质发展普高教育。积极适应新高考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选课走班制,建设多样化课程体系,强化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全面提高教研和备考管理效能,推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进一步配套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崇阳县第一中学扩容建设项目,争取再增办一所公办高中,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4)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适应产业升级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衔接,着力提升崇阳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建优实训设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专业,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推行“订单式”培养,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实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6年。

(5)全纳保障发展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康复中心,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教育安置方式,推进全纳教育,确保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以上。

(6)优质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民办教育,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考评,规范提升民办学校(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4.加快化解教育重大矛盾

根据对2020-2025年城区中小学学生数将由37915人增加到45768人的趋势预测,按照“一校一策”原则,根据《崇阳县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工作方案》,2020年秋季开学已化解义务阶段现有大班额,到2022年底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同时,“十四五”布局规划在城区新建6所公办幼儿园、3至4所民办幼儿园、4所小学、2所初中、1所普通高中、1所中职学校和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以解决城区学校学生增长带来的教育资源紧张和大班额问题。

5.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紧跟新时代“互联网+教育”改革整体趋势,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以“智慧校园、智慧管理.智慧教室、智慧课堂”为主体的智慧教育建设,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到2025年,全县教育城域网加快建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全面普及推进,城区学校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全面提档升级,县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6.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严格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健全教师师德师风奖惩机制,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一切环节,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动员学校、社会关心支持教师,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育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2)提升校长履职能力。成立“名校长工作室”,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长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培训工作,加大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力度,增加校长人才储备,进一步完善校长年度履职考核机制,完善校长岗位竞争选拔机制,增强校长岗位的吸引力,增加校长队伍的活力,提升校长履职尽责能力水平。

(3)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逐年提高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整合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培训学分与教师管理结合机制,探索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课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专兼职教研队伍建设,建强学科中心教研组,建好15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名优师资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本土教育家。到2025年,培养特级教师10人,省市级名师20人,省市名校长10人,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0人。

(4)完善教师补充渠道。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多渠道补充力度,每年争取招聘幼儿园教师30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200人,高中教师30人,加强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的招聘,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对县域教育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专门引进,每年引进人才30人,充实教师队伍。

(5)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坚持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由县教育局主管的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长效机制。实行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编制调整相统一,着力完善教育集团内师资均衡配置机制,完善校长、教师城乡、区域、校际常态交流配置机制,完善教师培训、激励、考核机制,完善新聘教师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开展农村教师“银龄讲学计划”,大力调整优化县域教师资源的管理配置水平。

7.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前教育,聚焦健康行为习惯培养,大力贯彻落实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义务教育,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加强新课改实施力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点推进思政课建设和阅读教学改革;高中教育,加强新高考课程改革研究,着力推进多元化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教育,聚焦“文化+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深化“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改革。

(2)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研究建立教育教学分层视导机制,推进集体视导、个性视导、专项视导等成为教学管理常态。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实行学校内部三级考核制,即校长、中层干部、教师三个层级,考核实行量化计分方式,使每一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能在全县量化考核结果中找出自己的位次,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3)强化教育科研工作。整合教研室、仪器站、教育中心三家单位,筹建教师发展中心,形成教研、科研、培训、监测一体化机制,强化教育科研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高考评价体系和中高考命题方向,主动适应高考改革下的中小学教学需求,分学科对教学方向立项研究,重点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教育科研提升。以加强薄弱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学科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和资源建设,做到学科教学改革和学科质量评价各要素优化、协调发展。

(4)力促特色内涵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继续深化“一校一特,一校一品”工作,在保持珠心算、足球、机器人、诗词楹联等优势特色教育品牌的基础上,大力拓建学校其他办学特色;坚持从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转向侧重学校办学软实力提升,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提升等,通过5年努力,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内涵”的新发展模式。

(5)继续扩大合作开放。进一步健全建立对外引进交流合作办学机制,积极加强与教育先进地区、学校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提高我县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规模,增强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智力及资源支撑,助力县域教育优质发展。

8、切实巩固教育脱贫成果

(1)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落实干事包乡镇、校长包学校、班主任包班级、科任教师包学生的“四包责任长效机制”;落实学籍动态监测制度;落实联控联保工作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等,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零失学、零辍学,实现失学学生100%劝返清零。

(2)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一是加强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召开专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入户调查、印发宣传图册、网站公开、致函等形式,把政策向脱贫户、驻村干部、师生讲清讲透,确保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实现政策知晓率100%。二是核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民政、人社、扶贫办、残联等部门对接,进行数据比对、入户核实,确保精准资助,做到不漏发一人,实现信息核准率100%,三是全面落实政策,确保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大学生资助政策全部到位,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率100%。

(3)全面启动乡村“两类学校”提升工程。一是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等薄弱学校100%覆盖改造;二是将新招录的教师全部补充到乡村薄弱学校;三是推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四是落实职称晋升和教师培训倾斜等优惠政策等。

(4)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政策扎实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餐和营养改善等问题,确保我县学生营养改善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实现学校覆盖率和学生享受率100%。

(四)重点项目

“十四五”期间,全县教育系统计划建设项目34个、投资115.65亿元。其中:学前教育项目8个,投资11.8亿元;义务教育项目9个,投资36.2亿元;高中教育项目4个,投资14亿元;职业教育项目2个,投资5.5亿元;教育配套设施项目11个,投资48.15亿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育工作领导。一是进一步落实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协调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支持教育发展,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教育管理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校园民主,推进校务公开。

2.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一是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县党委政府推动学校与相关部门和镇村的合作,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联动保护,有效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3.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一是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持“三个增长”,做到“两个只增不减”。三是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四是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4.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一是加强乡镇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完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政府及职能部门解决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观念现代、素质全面、专业精良、品行高尚的专兼职督导队伍。

  • |
  • |